
一段在TikTok上廣泛流傳的影片顯示,川普政府突然宣布H-1B簽證新申請需支付10萬美元費用,這一消息引發了旅客的恐慌。影片中,搭乘阿聯酋航空的旅客在得知消息後,匆忙下機,擔心這一變動可能導致他們的工作和計劃被取消。印度媒體NDTV報導,許多家庭在機場的混亂場面,反映出H-1B簽證政策變動帶來的深遠影響。
H-1B簽證的運作機制
H-1B簽證是美國國會於1990年創立,用於吸引具備專業技能的外國人才,填補難以招聘的高技能職位,同時保護美國工資水準。簽證初次核發可達三年,並可延長至六年。每年簽證配額為65,000個,另有20,000個名額供美國碩士學位畢業生申請。申請由雇主提出,並需支付相關費用。2022年,H-1B簽證的核准數量達到442,425件。
印度與中國專業人士占據H-1B簽證大多數
超過70%的H-1B簽證核准者來自印度,接下來是中國,占總數的10%。多年來,雇主從印度和中國招聘H-1B候選人,理由是本地招聘無法滿足高科技職位的需求。2024年底,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Vivek Ramaswamy因批評美國文化重視「平庸勝於卓越」而引發爭議,這也是科技公司大量依賴H-1B簽證的原因之一。
H-1B工人集中於科技與工程領域
根據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報告,H-1B工人主要集中在電腦職位和工程領域,其中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類別占了2024年核准受益人的一半,其餘則分布於製造、金融、醫療和高等教育等領域。亞馬遜、微軟(MSFT)、Google(GOOGL)、Meta(FB)、Apple(AAPL)等大型科技公司,以及金融機構和大學,都是主要的H-1B簽證申請者。
H-1B簽證長期爭議不斷
隨著高科技公司為降低成本而擴大H-1B簽證計畫,該簽證在21世紀成為爭議焦點。聯邦監管機構警告,少數公司獲得大部分核准。印度的人力資源巨頭,如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和Infosys,是主要受益者。2023年,十大H-1B雇主中,有三家總部或起源於印度,較2016年的六家有所下降。
科技領袖呼籲擴大H-1B計畫
科技領袖認為,美國面臨持續的STEM技能短缺,吸引全球人才對於創新至關重要。這一觀點也獲得曾持有H-1B簽證的Elon Musk和微軟CEO Satya Nadella的支持。包括Apple的Tim Cook、微軟共同創辦人Bill Gates、前Google CEO Eric Schmidt和Meta的Mark Zuckerberg在內的多位大企業CEO,皆呼籲擴大H-1B計畫。
對H-1B計畫的批評聲浪
批評者指出,企業利用H-1B系統降低勞動成本,並有時通過不同雇主為同一工人提交多份申請,以增加中籤機會。彭博報導發現,這些人力資源公司通常支付給簽證持有人的工資較低,並排擠更具資格的候選人。經濟政策研究所發現,大多數H-1B雇主支付給移民工人的薪資低於市場水準,許多H-1B工人因害怕失去簽證而不敢報告工作場所的虐待情況。
美國公司能否「雇用本地人」?
不幸的是,H-1B問題已經醞釀數十年。雖然吸引海外人才的初衷無疑推動了美國的創新,但對低成本熟練勞工的依賴,使美國企業難以培養本地人才。高階AI、晶片設計、網路安全和專業軟體的培訓不再局限於美國大學或研究中心。對於H-1B問題,沒有快速或公平的解決方案。新申請10萬美元的費用增加了高技能招聘的難度。儘管澄清措施減輕了即時衝擊,但企業和工人仍面臨更高的成本、更緊迫的時間表及關鍵工作地點的艱難選擇。解決21世紀初期建立的不平衡需要時間,並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發表
我的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