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幣圈史詩級爆倉!黑天鵝血洗市場,礦企轉向AI求生

賴元平

賴元平

  • 2025-10-13 10:44
  • 更新:2025-10-13 10:44
【美股焦點】幣圈史詩級爆倉!黑天鵝血洗市場,礦企轉向AI求生
圖/Shutterstock
2025 年 10 月 11 日凌晨,加密貨幣市場再度迎來黑天鵝。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 100% 關稅,市場避險情緒急速升溫,資金大規模撤出風險資產。僅短短六小時內,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合約清算金額高達 192 億美元,創下史上最大單日爆倉紀錄,超越 2022 年 Terra/Luna 崩盤與 FTX 交易所倒閉時的規模。
根據 Coinglass 統計,當日共有超過 162 萬名交易者遭到爆倉清算,單筆最大強制平倉金額超過 2 億美元。比特幣一度插針至 10.2 萬美元,以太幣下跌逾一成,山寨幣市場更陷入全面崩盤,部分代幣價格在數分鐘內歸零。全球第三大穩定幣 USDe 亦因市場恐慌出現脫錨,一度跌至 0.65 美元。
不過隨著川普在 10 月 12 日收回強硬言論、並暗示願意重新協商貿易條件,市場情緒迅速回穩。比特幣與以太幣在隔日同步反彈,部分主流幣種收復失地。然而,這場短暫卻劇烈的暴跌,仍在市場上留下深刻陰影。

高槓桿崩盤與市場集體 FOMO

這場暴跌的直接導火線雖是關稅政策,但真正壓垮市場的,是長期堆疊的高槓桿結構與流動性缺陷。過去數月,隨著比特幣屢創新高,大量資金透過合約槓桿與循環貸款進入市場。當價格跌破支撐位後,連鎖平倉迅速引爆「多殺多」效應。
知名台灣投資人「麻吉大哥」黃立成便成為這場風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Hyperliquid 上操作 15 倍槓桿的以太幣多單,原本帳面獲利 4,450 萬美元,最終卻在短短幾分鐘內被強制清算,帳面轉為倒賠 1,000 萬美元。
悲劇並未止於資金層面。烏克蘭知名交易員、加密網紅 Konstantin Galich(32 歲),在暴跌隔日被發現陳屍於藍寶堅尼休旅車內。警方初步研判,他在此次行情中損失超過 8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6 億元),疑因財務壓力與情緒崩潰而自戕。這起事件震撼歐洲加密社群,也凸顯極端市場波動下的心理負擔與風險承受極限。
當市場流動性集中於少數主流幣種時,山寨幣的流通量極低,一旦主動做市商(MM)資金撤離,便會出現「無對手盤」的瞬間崩跌。這次暴跌發生於週末時段,更加劇了市場的真空效應。

礦企轉向 AI,從「挖礦」到「算力」的生存轉型

隨著市場波動加劇、比特幣報酬率持續下滑,過去仰賴挖礦維生的礦業公司正面臨生存壓力。礦機折舊、電力成本上升,加上區塊獎勵減半,讓傳統挖礦模式的獲利空間急速壓縮。於是,一場關乎「算力再定義」的產業轉型悄然展開。
許多礦企開始將原本用於挖礦的高能耗設施,改造為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資料中心。這不僅是一場商業模式的轉換,更是資產邏輯的重構。礦企手上擁有的低價長期電力合約、冷卻系統與電網連接點,本是挖礦競爭的門檻,如今卻成為 AI 時代的稀缺資源。
美國上市礦企 Cipher Mining(CIFR)、HIVE Digital Technologies(HIVE)、IREN(IREN)、TeraWulf(WULF) 等,都已啟動轉型計畫。其中,Cipher 與 Google 子公司簽訂 10 年期高效能運算(HPC)託管合約,預計創造超過 30 億美元收入;IREN 也宣布部署 23,000 張輝達(NVDA)Blackwell GPU,年化營收上看 5 億美元,並正積極擴建資料中心以承接更多 AI 雲端租戶。
AI 運算以每度電收益計算,約為比特幣挖礦的 25 倍,對礦企而言,將既有設施改造成 AI 資料中心的平均週期僅需 9 至 12 個月,遠短於從零建設的三年期。這使它們能在短時間內切入爆發性的 AI 算力市場。而摩根士丹利(MS)在最新報告中指出,美國數據中心在 2025 至 2028 年間可能面臨 45GW 的電力缺口。
AI 應用對電力與冷卻需求暴增,而電網建設與審批流程往往耗時數年。因此,擁有即時供電能力與現成場地的礦企,成為 AI 產業最具戰略價值的夥伴。報告更預估,隨著這些礦企轉型為「算力供應商」,其企業價值(EV/Watt)將迎來新一輪估值重估。
從「挖礦」到「算力出租」,這些公司不僅在改變營收結構,更在重新定義數位能源時代的基礎建設。未來,它們或許不再只是幣圈的一環,而將成為驅動全球 AI 經濟的底層動力。

前景與挑戰並存

然而,這場「算力淘金熱」並非沒有代價。AI 資料中心的建置成本動輒數億美元,所需的 GPU、AI 加速器與液冷系統價格遠高於傳統礦機。 HIVE 近期收購加拿大多倫多的 7.2 兆瓦資料中心,耗資 1,730 萬加幣,並以增發股票支付部分對價,顯示轉型背後的資金壓力不容小覷。
此外,AI 技術更新速度極快,若未能持續升級硬體,折舊風險將侵蝕利潤。再加上能源政策與碳稅監管日益嚴格,礦企的運營成本與環保壓力也同步升高。AI 基礎設施的毛利率雖高,但真正能實現穩定獲利的企業仍屈指可數。
未來 1 至 2 年內,市場將出現明顯分化:擁有長期能源優勢與大型雲端客戶者,將成為「新時代電力巨頭」;而轉型過慢或負債過高者,可能再度被市場淘汰。

投資啟示:從槓桿幻象,走向實體價值

「1011 黑天鵝」事件再次提醒投資人,幣圈的遊戲規則正在改變。這場一夜蒸發 192 億美元的清算潮,不僅暴露槓桿的殘酷,也揭示了加密市場的三個現實:
首先,宏觀政治的威力遠超產業內部因素,只要一篇美國總統川普在社群平台上的一篇文章,就足以引發幣圈巨大震盪,撼動整個體系;其次,高槓桿結構放大波動風險,在極端行情中,風險控管比預測走勢更關鍵;最後,市場正從虛擬貨幣的投機,走向實體算力的競爭。從挖礦到 AI 資料中心,資金正重新流向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基礎設施。
對投資人而言,短期內應遠離高槓桿與流動性薄弱的山寨幣,轉而聚焦於擁有實體資產與算力基礎的公司,例如輝達、Cipher Mining、HIVE Digital、IREN 等。這些企業不僅握有能源與硬體資源,也逐步建立長期租約與現金流,成為新周期下更穩健的「加密基建股」。
中長期來看,AI 資料中心、能源基礎設施與區塊鏈應用的融合,正構成科技資本的新戰場。算力將是下一個石油,而能掌握電力、土地與技術的企業,將在未來十年成為新的科技霸主。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幣圈史詩級爆倉!黑天鵝血洗市場,礦企轉向AI求生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
賴元平

賴元平

天道酬勤,人到宜謙

天道酬勤,人到宜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