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出口縮減、美國政府力推本土稀土產業,催動美股稀土概念股暴漲,影響科技與新能源產業版圖。
近期,中國對全球稀土出口嚴格控管,引發美國稀土產業強力反彈,促使美股相關概念股急速上漲。美國政府更積極參與本土稀土供應鏈布局,直接投資MP Materials(MP)、Trilogy Metals(TMQ)等企業,力求經濟安全與戰略自主,這場稀土「自給運動」已經重塑科技、電動車、能源等新興產業格局。
中國長年占全球逾九成稀土精煉加工能力,是電動車電池、半導體、伺服器散熱等尖端科技不可或缺原物料。2024年中,北京開始大幅收緊稀土出口,推動美國政府加強「去中國依賴」戰略。美國國防部宣布入股MP Materials、同步布局Lithium Americas Corp.(LAC)與Trilogy Metals,多家稀土礦商股價爆發,MP單周勁揚9%、Trilogy Metals驚人飆漲185%,USA Rare Earth(USAR)週漲幅達25%。
這波漲勢直接受惠於美中「稀土貿易戰」。中國商務部最新公告後,美國總統川普隨即祭出對中國礦物的新一波高關稅制裁做為反制,並要求所有受美國政府注資的企業全面停止向中國出口稀土原料。此舉不僅緩解美國稀土供需缺口,也拉高國內相關產業競爭力。隨著政府大力投資與政策保護,一場西方「稀土復興」熱潮開始成形。
稀土價格暴漲影響深及美國科技產業。數據中心、電動車、太陽能產業近來都面臨材料成本飆高。例如Freeport-McMoran(FCX)等全球大型礦業公司,也受政策利多拉動市值。與此同時,中國限制出口不只使美國稀土供應自主化進程加速,更激發企業尋找替代產地與新型精煉技術,不再單靠中國投資。
不過,市場也存在反對意見,有分析指出美國雖然快速砸錢搶礦,短期內恐無法完全補足全球高端精煉技術的缺口,稀土生產週期長、環保影響大,產地轉移可能推高成本。面對中國後續策略,西方仍需持續強化本土技術實力與產業協同。
展望未來,稀土資源無疑將持續攪動美中科技競合。美國本土稀土自立計畫已逐漸成形,隨著更多政府資源挹注與供應鏈重組,電動車、AI、尖端科技等新經濟領域極可能受惠於供應安全。投資人與企業如何評估未來資源價格波動與政策變化,將是左右市場新局的關鍵。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