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領軍的美股狂熱推升估值,但市場泡沫疑慮與通膨風險交錯,投資人須審慎判斷未來走勢。
美股近來持續強勢上漲,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SP500)自今年4月低點已大幅反彈35%,其中以人工智慧(AI)相關概念股表現最亮眼,像是Nvidia (NVDA)、Microsoft (MSFT)等巨擘持續創高,吸引全球資金瘋搶。然而,強勢反彈背後卻潛藏多項結構性風險,使得2026年展望充滿不確定性。
根據諾貝爾獎得主Robert Shiller所創立的估值指標,美股目前已逼近2000年網路泡沫時期的高點,意味著市場存在被高估疑慮。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旗下股票投資主管Ann Miletti指出,近期以小型、虧損企業為代表的投機型股票漲幅遠勝獲利企業,這種投資泡沫早已令人擔憂。Miletti雖然對2026年前景相對樂觀,但提醒「狂熱泡沫往往不是好現象」;若聯準會(Fed)利率政策修正、資金轉向,這些非基本面支撐的區塊恐將大幅回檔。
AI熱潮正改變美股結構。PNC Asset Management Group首席投資策略師Yung-Yu Ma認為,AI帶來的高成長性暫時使相關族群估值合理,只要產業銷售能維持高速成長,「大家都把命運綁在AI這條船上」。但Ma也警告,全球各國債務攀高、通膨壓力仍在,AI必須真正提高生產力,才能抵消這些負面效應。
儘管美股在政府停擺衝擊下淡定上漲,專業機構仍對後續變數保持警覺。FactSet數據顯示,2026年標普500成分企業須保持年增8%的獲利動能且持續樂觀展望,才能支撐目前高昂股價。除此之外,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對通膨與利率政策的態度趨向鷹派,即使目前就業市場降溫,若未來降息力道不如預期,資本市場變動恐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ETF相關商品(如NYSEARCA:SPY、VOO、QQQ等)亦受AI主題推動漲勢,但短期升溫是否為長線新常態,仍需流量與獲利數據驗證。整體而言,美股AI熱潮目前點燃市場想像,卻同時也種下估值泡沫與通膨風險。投資人應密切關注未來企業獲利、Fed貨幣政策及AI產業實質成長,2026年能否延續高漲勢,端看全球經濟是否能和AI技術發展齊步前進。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