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動態】百事可樂零食失速降價成必修課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 2025-10-03 06:30
  • 更新:2025-10-03 06:30
【美股動態】百事可樂零食失速降價成必修課

結論先行:PepsiCo(百事可樂)(PEP)的真正難題在零食,而非飲料或成本控制。

百事可樂核心利基在零食王國Frito-Lay。2019至2023年,該部門複合年成長率達8%,曾是消費品產業最具優勢資產之一;但RBC Capital分析師Nik Modi指出,該事業線已連續兩年量能停滯,主因在於高通膨後的連番漲價大幅削弱可近性,低至中所得族群對家庭分享包的抗性最強,帶動家庭號銷售承壓;相對地,單包裝仍成長,顯示消費者仍想吃,但更加精打細算。RBC引用的Numerator調查亦顯示,漲價是各收入層停止購買洋芋片與鹹點的首要原因。Modi點出三大結構性問題:價格點配置不佳、成長中的零食子品類滲透不足、以及對蛋白零食曝險極低。解方需要時間與資本再投入,短期可能稀釋EPS與投資報酬。

產品組合失衡,健康與蛋白品類成補課重點

Frito-Lay約九成銷量集中在鹹味零食,當前消費動能卻正轉往更「可允許」的健康零食、能量棒、肉乾與蛋白點心。RBC估計,蛋白基底零食已占美國零食貨架約13%,百事可樂的曝險卻僅約1%,結構明顯落後。這代表公司面臨兩難:一是降價換量、短期壓抑獲利;二是維持價格但持續流失市占,讓出空間給Mondelez International(億滋國際)(MDLZ)與Campbell Soup Company(金寶湯)(CPB)等對手。RBC主張「快刀斬亂麻」,先行下調零食價格以重啟量能,雖將傷及短期盈餘,但有利中期重估。與此同時,產品力的補課必不可少:加碼蛋白與更健康配方、擴充隨手包與分裝產品、調整家庭號與多入組合的價值感知,才可從需求面重建黏著度。

裝瓶重組與效率工程不是萬靈丹,零食修復才是勝負手

公司同時面對裝瓶與飲料市占壓力。RBC認為,北美裝瓶業務若採取再特許經營(refranchising),可望改善資本效率並釋放現金流,有助財務體質與股東回饋;可口可樂(Coca-Cola)(KO)多年以來的裝瓶資產組合調整,已示範此路徑的可行性。不過,RBC與Evercore ISI分析師Robert Ottenstein立場一致:零食業務的重回成長才是股價的關鍵擺動因子。Ottenstein指出,百事可樂「曾以穩定打敗預期見長」,但2024年來多次下修財測,反映疲弱的消費需求、GLP-1減重藥衝擊、關稅與糧食補助縮水等逆風。在這樣的背景下,若僅靠效率與資產調整釋放現金,仍難以解決零食需求不振的核心問題。

產業風向轉變,健康訴求與性價比成雙主軸

美國必需消費品產業在高利率、實質所得壓力下,需求呈現「兩極化」與「縮量化」。一方面,通路出現對小包裝、隨手包與高性價比SKU的偏好;另一方面,健康與機能導向(高蛋白、低糖、簡配方)成為品類增長主引擎。對百事可樂而言,這意味著:
- 價格結構需重設:重建入門價位與家庭包價值感,避免被敏感族群排除在外。
- 產品地圖需擴張:加速併購或內生成長,補齊蛋白與「可允許」零食缺口。
- 通路與包裝需微調:強化便利商店、外出消費場景的分裝與即食解決方案。
同時,飲料事業在口味創新與零糖細分市場上仍需迎頭趕上,因可口可樂的品牌力與創新節奏仍具壓力。宏觀面上,若GLP-1的普及拉長消費者對高熱量零食的迴避期,對傳統鹹味零食的結構性壓力不容低估。

股價走勢偏弱勢整理,財報與定價策略成短線催化

百事可樂周三收在143.14美元,下跌0.58%。年初至今回跌近6%,明顯落後大盤約14%的漲幅,顯示基本面疑慮已被部分反映。市場目前聚焦三大催化:
- 財測與定價態度:若管理層在第三季財報上釋出降價換量或價格帶重塑的明確時間表,即便短期EPS承壓,股價可能因「不確定性下降」而獲評價調整。
- 品類創新與投資計畫:關於蛋白、健康配方與隨手包等「可允許」創新產品的上市節奏與市場測試回饋,將決定2025年量能修復的可見度。
- 資產組合優化:北美裝瓶業務再特許經營的路線圖與資金運用(減債、回購、併購)將影響資本效率與股東回饋曲線。
分析師面向上,RBC對零食基本面的審慎觀點與Evercore ISI對短期「走勢橫盤」的擔憂形成共識:估值雖相對便宜,但缺乏成長催化。若公司能在價格策略與產品結構上率先行動,重啟量能可望帶來評價重估;反之,若延續維持價格的策略,市占外流風險將擴大。

公司業務狀況評估:龍頭地位仍在,護城河需翻修

百事可樂為全球食品飲料龍頭,營收主要來自Frito-Lay零食、北美飲料及穀物與國際業務。其護城河來自強大的品牌組合、廣泛的通路覆蓋與市場行銷能力。然而,當前挑戰在於:
- 量價結構:零食量能停滯與價格敏感度上升,削弱短期成長。
- 組合偏重:鹹味零食占比過高,對健康與蛋白趨勢曝險不足。
- 飲料市占:較可口可樂在部分細分市場失血,需要以創新與包裝策略回防。
在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方面,外界普遍認為公司仍具投資與股東回饋能力;但RBC警示,若啟動價格下修與品類再投資,EPS短期承壓將難以避免。投資人應以「量能恢復」優先於「短期獲利率」作為觀察重點。

公司新聞與傳聞:激進股東入場,改革紅利待驗證

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於9月初揭露約40億美元持股,主張品牌創新與效率提升,並認為若改革落地,股價可能上看50%潛在空間。外界同時討論北美裝瓶業務的再特許經營選項,期望釋放資本與提升ROIC。不過,RBC提醒,這些舉措雖可釋放現金,但不足以逆轉零食需求疲弱的核心痛點。Evercore ISI亦指出,公司多次下修2024年財測,反映基本面壓力仍在,投資人應期待管理層在下周財報釋出更具體的創新品類與價格策略計畫。

產業趨勢與經濟環境:節流時代與健康意識雙壓

高利率與可支配所得受壓,使家庭對「價格/份量」的敏感度提高,SNAP等糧食補助縮水亦影響入門價位帶需求。健康與功能導向(高蛋白、低糖)重塑零食貨架,GLP-1減重藥普及加深對高熱量零食的替代效應。通路端更重視單價可承受的小包裝與即食方案。對百事可樂而言,回應之道在加速價格帶重設與健康品類滲透,並以更靈活的包裝與通路策略捕捉外出消費場景。競爭面上,億滋國際與金寶湯分別憑藉甜點心與餅乾的創新與定價韌性搶攻份額,壓力不容小覷。

投資結語:先忍痛、後治本,等待量能回歸的轉折點

百事可樂短期的最佳解恐是「降價換量+加碼投資健康與蛋白零食」。這將壓抑數季獲利,但有機會換得中期的量能修復與估值重估。對風險承受度較高的投資人,關鍵觀察點包括:管理層在第三季財報對價格策略的明確性、可允許零食創新的量產路徑,以及裝瓶資產重組計畫的資本運用。若這三者同時出現正面進展,股價有望走出橫盤。反之,若價格與產品結構調整不夠果斷,基本面改善恐將延後,股價續以盤整格局應對。綜合評估,短線偏觀望,中長線取決於零食業務的「量先於價」拐點能否在2025年前出現。

延伸閱讀:

【美股動態】百事可樂零食帝國風光不再,投資人需警惕

【美股動態】百事可樂中美洲瓶裝權被海尼根接手

【美股動態】百事可樂面臨拆分瓶裝業務壓力,投資人關注

【美股動態】百事可樂零食失速降價成必修課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