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美中馬德里談判難有突破,貿易與科技衝突升溫
美中高層於 9 月 14 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展開新一輪貿易會談,美方由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主導,中方則由副總理何立峰與談判官員李成剛出席。討論焦點包括 TikTok 在美國的去留、雙方關稅爭端、美國對晶片的出口管制,以及中國對美農產品採購的履約問題。會議首日結束後,雙方雖維持開放對話,但外界普遍預期難有重大突破。市場更聚焦在 TikTok 原定於 9 月 17 日出售或脫離美國業務的最後期限可能再次延後,突顯美中雙方談判進展緩慢且不確定性高。
從投資角度來看,談判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進展。美中對抗仍圍繞在科技與關稅兩大核心領域,既影響跨國企業的供應鏈配置,也牽動市場對科技股與大宗商品的風險評估。雖然短期內雙方均有意避免情勢惡化,但政策拉鋸持續,意味著投資人必須為美國股市可能將面臨更長期的震盪與波動做好準備。
TikTok 與關稅成談判焦點,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市場波動
馬德里會談的最大焦點之一,是 TikTok 在美國業務的去留問題。美國政府要求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必須在 9 月 17 日前完成出售或分拆美國業務,否則將面臨下架禁令。然而,外界普遍認為期限可能再度延後,這次的延後也將成為今年 1 月以來的第四次展延,凸顯此案已演變成美中談判的籌碼之一。TikTok 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與廣告收入,若強制退出美國市場,將對 臉書(META)、Snapchat(SNAP) 等競爭對手構成利多,也會影響廣告市場的競爭格局。
TikTok 之所以被要求退出美國,源自美方長期對數據安全與國家安全的疑慮。華府擔心 TikTok 的海量用戶數據可能被中國政府取得,進而影響美國公民隱私與輿論環境,甚至成為政治滲透工具。這些疑慮早在川普第一任期就已出現,並延續到拜登政府。雖然 TikTok 曾提出「資料本地化」計畫,將美國用戶數據存放在美國伺服器,並由甲骨文(ORCL)進行監管,但美國國會與情報機構仍認為不足以消除風險,因此出售或分拆美國業務成為唯一可接受的方案。
除了社交媒體領域,雙方在關稅與產能議題上分歧同樣明顯。美國國會多位民主黨議員敦促談判代表,要求中國承諾削減鋼鐵、太陽能等產業的結構性過剩產能,以維護美國就業與產業競爭力。中國則對此保持抗拒,認為美國以產能過剩為名施壓,實質上仍是貿易保護主義。這使得談判難以在短期內找到交集。
中國展開晶片調查欲對美企加徵關稅、內部經濟面臨挑戰
在馬德里談判前夕,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美國類比晶片啟動反傾銷與歧視調查,矛頭直指德州儀器(TXN)、亞德諾(ADI)等在華業務廣泛的美國半導體公司。此舉被外界解讀為對美國持續擴大出口管制的直接回應,也顯示北京正透過產業政策反制,藉此增加美方的談判壓力。若調查最終導致高額關稅或限制措施,將使這些美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受損,對其營收成長構成壓力。
另一方面,中國最新公布的 8 月經濟數據也突顯基本面挑戰。出口年增率僅 4.4%,創下半年來最低;進口增速亦放緩,反映外部需求疲軟。國內方面,零售銷售與工業產出皆低於市場預期,房地產市場持續承壓,固定資產投資成長放緩。多重壓力下,中國經濟動能顯得不足,市場擔憂若美國再度加強關稅措施,將進一步抑制中國出口與內需,對全球供應鏈需求造成外溢影響。
美中貿易戰持續拉鋸,TikTok 命運牽動市場情緒
綜觀近期發展,美中談判雖維持對話,但在 TikTok 去留、關稅爭端與產能過剩問題上仍分歧嚴重;中國則以對美晶片調查回擊,同時自身經濟數據顯示需求疲弱,形成外部摩擦與內部壓力並存的局面。這些事件共同強化了市場對全球供應鏈風險的擔憂,也解釋了近期科技與半導體板塊的敏感度上升。
展望後市,投資人將同時關注美中談判進展與聯準會即將公布的利率決策與政策聲明。雖然美國部分經濟數據顯示消費與就業仍具韌性,但在政策與總經訊號交錯下,市場波動難免持續。對於 TikTok 而言,若出售或分拆美國業務的期限再度延後,將減輕短期風險,廣告與用戶業務仍能維持穩定;反之,若政策轉向強硬,臉書(META) 與 Snapchat(SNAP) 等競爭對手有望受惠。TikTok 的命運因此成為投資人觀察美中談判是否緩和或惡化的關鍵風向,也將持續影響相關科技股的估值與市場情緒。
【美股焦點】川普要求歐盟對中、印課 100% 關稅!墨西哥贊聲、中國展開反擊?
【美股焦點】Meta Connect即將登場,AI智慧眼鏡邁入關鍵一年,台灣供應鏈蓄勢待發!
【美股本週焦點】聯準會決策、Meta開發者大會、FedEx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