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
成年子女搬回家中居住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理財能力尚未成熟時。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有46%的父母表示家中有18至35歲子女搬回家,而這群人理財能力較差的比例也較高。專家指出,關鍵在於家庭是否願意及早開啟金錢對話,幫助子女建立理財基礎。
成年子女離家後又搬回父母家的情況並不少見,即使是美國習慣獨立的民族性也是如此。根據金融服務提供者Thrivent今年4月發布的一項調查,近一半(46%)的父母表示,家裡有18至35歲成年子女「搬回家住」了。而這類成年人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他們在理財方面往往比較吃力。
成年子女回家住 恐影響財務表現
根據這項調查,目前與父母同住的成年子女中,有46%在理財能力方面獲得了父母的高度評價,但從未搬回家住的成年子女則有63%獲得高評價。雖然目前尚不清楚「搬回家住」的子女為什麼會預算能力比較差,但有可能帶出一個更泛的問題:與成年子女同住的父母可能會更猶豫是否要開誠布公地談論金錢問題。
Thrivent理財規劃師Alex Gonzalez說:「如果這些成年子女在沒有經過這些金錢對話的情況下就開始獨立生活,那麼是的,他們在財務技能方面的表現確實會比較差。」此外,避免與年幼子女討論財務問題的父母可能無法為財務獨立打下必要的「基礎種子」。
怎麼談錢不尷尬?專家分享實際做法
Gonzalez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他的兩個孩子搬回了家。當時他採取了兩種策略來幫助孩子仍然能夠發展關鍵的理財技能,這兩種策略分別是:確保未來一定會再次搬出去以及分擔家庭開銷。
Gonzalez和孩子們就金錢問題進行了坦誠且建設性的對話,強調穩健財務計劃的所有好處,例如負擔得起自己的住所、獲得獨立以及建立自己的生活等。Gonzalez逐行檢查家庭帳單,並要求孩子分擔食品雜貨和水電費。接著,Gonzalez請孩子研究當地房租,並要求孩子每月在儲蓄帳戶中存入大致相等的金額,以幫助他們為將來的獨立生活做好準備。
「目標不僅僅是收錢,而是引導孩子們透過系統化、責任感和支持來度過這個過渡時期,」Gonzalez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談論金錢的方式,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希望他們分擔家庭開銷,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在孩子生活艱難的時期給予幫助。」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