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景氣殺手 通貨膨脹
澆熄即將復甦的火?
最近各國公布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都交出不錯成績單,
讓人熱切期待景氣行情加溫。
但是最讓人擔心的是景氣殺手「通貨膨脹」,
是否會來攪局。如果通膨上升過快,
很可能澆熄好不容易上升的景氣復甦之火。
我們來檢查一下,目前各國的通膨壓力,
到底是高是低?
目前美國消費者物價溫和上揚,
但中國生產者物價快速跳升,值得警戒。
歐洲與日本則剛走出通縮陰霾,
全球通膨壓力還算溫和。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美國 CPI 加溫,PPI 溫和
美國剛公布 1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年增率( CPI ),
來到 2.5%,是近四年新高點,
這是一個需要多留意的訊號。
一般而言,如果通膨率上揚至 3% 以上,
聯準會就有較大升息壓力。自去年第四季以來,
美國通膨率節節高升,也難怪有更多聯準會官員表示,
升息時刻來臨。
但目前美國生產者物價( PPI )上漲幅度為 1.6%,
漲幅低於消費者物價漲幅,
顯示來自原物料推升的物價上揚還不明顯。
中國 PPI 跳升,CPI 溫和
但中國的情況則不太一樣,
1 月份中國消費者物價上漲年增率是 2.5%,
雖然也是呈現步步高升走勢,
但過去中國景氣熱絡時,
通膨率往往突破 4% 以上,
相較之下,目前仍屬相對低檔。
不過,1 月中國生產者物價年增率跳升至 6.9%,
突破五年新高,可讓市場嚇了一大跳。
因為去年初這個數字是負 4.9%,呈現通縮現象。
可能因為去年供給側改革逐漸發酵,
原物料價格從谷底回升,帶動生產者物價大幅上揚,
再加上前一年基期過低,使得年增率跳升。
不過,這個訊號過熱確實讓人擔心,
需要持續追蹤觀察。
歐元區、日本,走出通縮困境
歐元區 1 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 1.8%,
近 3 年新高,
生產者物價年增率 1.6%,剛由負轉正。
以歐元區來說,終於擺脫通縮壓力是最大利多,
目前尚未感受到通膨壓力。
這也是歐洲央行可以繼續採取 QE,
短時間內也不至於拉高利率。
另外一個長期深受通縮之苦的國家日本,
也終於走出谷底。1 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 0.3%,
比去年大多數時間都在負成長的通縮環境,
已經有所改善。
另外,生產者物價年增率 0.5%,
也是 2 年來終於突破負成長,
顯示景氣有加溫現象。
(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com)
從以上四大區塊觀察,
目前除了中國的生產者物價快速跳升,
令人擔心之外,其他地區仍屬溫和通膨,
或是才剛剛擺脫通縮困境,
暫時還不需要太過擔心通膨怪獸出現。
不過中國大陸是原物料的主要供給方與需求方,
需要密切觀察相關發展,
未來是否會帶來原物料推動的通膨壓力。
(以上為個人看法,不作為投資建議,
投資人請自行判斷投資風險)
歡迎加入
林奇芬相關著作
「窮人追漲跌,富人看趨勢---投資前你一定要懂的 10 個指標」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本文由 林奇芬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