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從 2018 年金控獲利數據可看出,
中信金、第一金、玉山金
配發股票股利的速度逐漸趨緩,
這是各家公司從成長到穩定發展不變的宿命,
該如何在此定律下,獲取更豐厚的獲利呢?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去(2018)年的金控獲利已全數出爐,
15 家金控稅後純益合計達 2,936 億元,
較 2017 年微幅衰退 1.2%。
其中,含有壽險的金控成為重災區,
由於台美利差持續擴大,
墊高壽險業者的避險成本,
富邦金與國泰金受核心子公司壽險虧損拖累,
12 月均罕見地出現單月虧損。
我存有 400 張股票的中信金,
也因同樣的原因造成獲利減少。
12 月稅後純益僅有 0.71 億元,
較 2017 年同期大減 92.8%,
中信金表示,中信銀 12 月稅後純益 18.36 億元,
較去年同期增 38.8%,
但子公司台灣人壽 12 月淨損 14.64 億元,
較前年同期淨損 0.54 億元擴大,
導致中信金 2018 年獲利較前年衰退 3%。
受到獲利衰退的衝擊,
國泰金和富邦金的股價雙雙跌破 50 元大關,
中信金的股價也從 23 元高點,
滑落到 2019 年初的 20 元附近,
更在 2019 年 3 月 4 日
被第一金(2892)和玉山金(2884)雙雙超車,
這個現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從 4 方向探究原因
EPS 高 股價卻未反應
2018 年中信金的 EPS
仍然高過第一金跟玉山金,
照理說股價也應該是三者中最高的,
結果卻恰恰好相反,
這讓我產生興趣想要探討箇中原因,
以下將從 4 方向進行 3 家公司的比較:
方向 1 獲利是成長還是衰退。
好公司維持股價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最主要的還是「EPS 成長」。
從表 1 可看出,第一金和玉山金都是成長。
中信金 2018 年的 EPS 雖然最高,
但是卻比 2017 年獲利衰退,
股價自然會受到壓力。
方向 2 股本大小。
股本越大,在外面流通的股數也越多,
中信金的股本最大,股價也就不容易拉抬,
股災時的賣壓也會比較重。
方向 3 是否配發股票股利。
中信金因為過去持續配發股票股利,
導致股本變大,於是自 2017 年起
開始停止配發股票股利,
反觀第一金跟玉山金由於股本還小,
尚有配發股票股利的本錢,請見表 2。
股票股利最迷人的地方是「填權」,
以股價 20 元為例,配發 1 元現金股利,
填息的報酬率只有 5%,
可是如果是配發 1 元的股票股利,
填權的報酬率就可達到 10%。
只要公司的獲利有成長,
便可以提供「填權」的動力,
因此投資人普遍偏好會配發股票股利的公司。
方向 4 年均殖利率高低。
第一金和玉山金在 2017 和 2018 年
均有配發股票股利,而且年均價也都上漲,
表示都有「填權」,因此股利的報酬率
均超過中信金,如表 3 所示。
從表 3 可以看出,過去 2 年,
玉山金和第一金的年均殖利率都超越中信金,
尤其以玉山金最高,
就是因為它的股票股利最高,而且均有「填權」。
從表 1 可以看出,玉山金的股本最小,
所以也最有本錢配發股票股利。
股市中有一句名言:「漲時重勢,跌時重質。」
玉山金最近 2 年的股價走勢
就說明了「漲時重勢」,
公司因為獲利成長,持續配發股票股利,
投資人同時賺進股利與價差,無不笑開懷。
但是股市沒有天天在過年,
2018 年 10 月股市遭逢劇烈的回檔修正,
3 家金控的股價同時往下,
可是比較後發現,第一金的跌幅最小,
還不到其他 2 家的一半,
看樣子第一金有「神功護體」,請見表 4。
股本持續膨脹
將影響 EPS 與股價成長
第一金 2017 和 2018 年的 EPS
分別為 1.27 元和 1.4 元,
儘管 2018 年有成長,
數值卻是 3 家金控中最低的,
但是因為它屬於官股金控,
在股災時除了有政府的護盤,
投資人也有更高的持股信心,
所以跌幅最低,這就是「跌時重質」。
儘管中信金的 EPS 最高,
但股價走勢卻呈現「爹不疼、娘不愛」的窘境,
持有 400 張中信金的我為何不換股?
其實我從 2008 年開始買進中信金之後,
一樣經歷過中信金獲利成長、
持續配發股票股利的榮景,
我的 400 張股票,
大概只有 100 張是自己花錢買的,
另外有 100 張是我用電子股的股利購入的,
剩下的 200 張則是靠中信金的股利來自我繁殖。
因此,我的成本很低,而且我曉得,
當金控的股本超過 1,000 億之後,
配股的速度也會慢慢和緩下來。
從表 5 可以看出,
第一金和玉山金
配發股票股利的速度也開始變慢了,
就是因配股導致股本持續膨脹,
如果不煞車的話,就會影響到 EPS 和股價。
如果我現在將中信金賣出,
轉換到第一金和玉山金,
往後恐怕也會碰上股票股利減少的狀況,
其實最佳的換股時機應該是 2017 年,
當中信金開始取消股票股利時就換股,
不過這個說法都是事後諸葛。
我存了 10 年的中信金,持有成本很低,
每年可以領到 40 幾萬的現金股利,
它已經成為我的搖錢樹。
去年我用股利買進了 70 張的台企銀,
主要原因是股本只有 639.39 億元,每股淨值 13.08 元,
2018 年的獲利卻逆勢大成長,
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到 1.19 元,創歷史新高。
1 家金控從成長到逐漸穩定
是不變的宿命,
但是我卻可以
靠它配發的股利
持續買進其他小型、獲利成長、
配發股票股利的好公司,
享受另一段成長的果實。
更多存股觀念,這些好文推薦你>>
- 只靠「定存股」滾錢:全職奶爸用『股票收租法』5 條件存股,每年進帳 200 萬!
- 退休靠存股!25 歲開始 每月花 _ 萬買「中華電」... 退休就能年領 100 萬股息隨便花!
- 金融存股>> 2原因 艾蜜莉偏愛 官股銀行 ,點名 3間民營銀行 風險高!
- 他存千張金融股!達人陳重銘:國泰金、富邦金,不適合存長期!配息率都偏低,股價低於_元才能買
- 你沒注意 卻密度超高的服務,除了便利商店 就是「保全公司」了!保全業買這 1 檔,3 年賺 70%!
本文由 Money 錢 139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首圖來源 / 維基百科,內文圖來源 / money錢授權)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Eating)
想看更多,歡迎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