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缺乏好工具,工作就做不好」─這是真理。身為股票投資專家的我在和難纏的股市交戰時,所持有的「武器」,也就是「工具」,就只有「均線」而已。
文/相場師朗
利用均線預測行情─這才是相場式交易的精髓
首先,為了新手朋友們,我來介紹一下移動平均線(均線)的機制。所謂移動平均線,正如「平均」一詞所顯示的,就是把每天在變動的股價的平均值,全都連在一起所構成的線,簡稱均線。均線既然是平均值,在此,就需要計算平均值的「期間」。例如,在相場式股票投資法中,大家已經聽到耳朵都長繭的「 5 日線」,顯示的就是過去五天內股價的平均值。要計算均線的數值時,取用的股價只取當天的收盤價而已,不必去管 K 線所提供的四項資訊中的開盤價、最高價與最低價。若為 5 日線,只要把四天前的收盤價+三天前的收盤價+兩天前的收盤價+一天前的收盤價+當天收盤價,把這五個股價加起來,再除以期間天數 5,就能算出當天的 5 日移動平均。隔天的 5 日移動平均,則要排除掉四天前的收盤價,以新產生的當天收盤價取代之,再除以 5 就能計算出來。像這樣每天計算 5 日移動平均,再連成一條線,就是 5 日線。均線不是只有 5 天的而已,也有些平均線是以再長一點的期間計算而得的。不過,在相場式手法中,會把 5 日線和 20 日線組合起來使用(細節將在第 4 章中解說)。均線的最大優點在於,它可以把像脫韁野馬般,由於人們的煩惱而激烈變動的股價所構成的 K 線動向,都匯總到一條簡單的線上。也就是說,均線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把分開來看時或漲或跌,動得教人眼花撩亂的 K 線的價格變動給「抽象化」。均線就是,從乍看之下像是亂無章法的股價變動當中,只抽取出「精華」或「精髓」而得的東西。只要去看均線,就不會每每看到股價的變動就感到迷惑。
來看個具體的例子吧
圖 3-1 是將某檔股票的價格變動,再加上 5 日線與 20 日線而得的圖。從 K 線看來,能得知有長黑 K 線頻繁出現,股價上下激烈震盪的情形。再仔細一看,畫面左側的 ① 那個區塊處,股價一面劇烈震盪,一面大致持平推移後,雖然跌到 ② 的最低價那裡,但從那裡開始,畫面右方的 ③ 那個區塊處,連續出現紅線,形成漲勢。不過,光是粗略一看,會發現價格變動太過劇烈,完全就是脫韁野馬的狀態。應該會「讓人摸不著頭緒」吧。「假如只看 K 線,股價是在漲沒錯,但中間又存在著劇烈震盪,很難掌握方向性」─很難理解吧!因此,就試著移除 K 線,試著只顯示出 5 日線與 20 日線(參見圖 3-2。本書,均把「○○日均線」略稱為「○○日線」)。圖 3-2 是 5 日線急跌,一度反彈,但撞到 20 日線後再度下跌的情形。其後又反彈上漲,穿過 20 日線續漲。
藉由把 K 線移除 就能像無人機那樣從高處鳥瞰,掌握股價變動的全貌─這正是均線的「俯瞰力」
只看均線,而不因為 K 線的價格變動而感到迷惑的話,正如圖 3-2 下方圖表所示,在 ① 那一區時,股價一直跌,因此持續有人賣股。股價在 ② 那一區處一度上漲後,受阻於 20 日線,再次開始下跌。因此,假如是也做融資融券交易的朋友;從這裡開始追加賣出。③那一區處, 5 日線轉為向上,其上方出現紅線時,可以買進。如上,可以做這樣的買賣判斷。這就是「忍法.K 線隱藏之術」!這是其中一種使用均線的相場式股票投資術。與其近看,還不如從某種程度上較遠的地方看事情,還看得較清楚些。股價漲漲跌跌,時而劇烈震盪,時而呈現複雜的變動,但是卻有「飛行工具」可以像無人機那樣,從高處俯瞰。「均線」就是這樣的工具,它也是相場式股票投資法中不可或缺的武器。就像壽司師傅全心貫注在生魚片菜刀上,或職棒選手感謝棒球手套一樣,我們也要多加淬煉「均線」這工具,將它愈磨愈利。
要使用的均線 至少有五種
首先是「 5 日線」,股市於週一至週五進行交易,一共五天。而 5 日線是一條把「一星期」這個段落的股價平均值連結起來的線,因此是把短期的股價變動給抽象化,是極其重要的線。
接著是一個月,除了星期六日外,一個月的交易日約為 20 天,因此若要顯示一個月間股價變動的平均值,「 20 日線」會是一條必須重視的線。在相場式股票投資中,星期六休息,所以要使用 20 日線。
接著是三個月這是一年的四分之一,若以季度決算來說的話,相當於「一季」,時間長度來說是中期,而「60 日線」正可用於了解這樣的中期趨勢。一般使用 75 日線比較多,但相場式重視的是「 60 日」(約莫是三個月)。
「 100 日線」約為五個月「300 日線」則約為十五個月的股價變動之平均值。雖然剛好是一個大段落的三位數期間,但這是用來顯示長期股價走向的線。均線也可以看成是在那段期間裡,投資人買賣該股票的「平均買賣成本」。 5 日線代表一星期, 20 日線代表一個月, 60 日線代表三個月, 100 日線代表五個月, 300 日線代表十五個月不同期間的「成本線」。
本文摘自《日本股神教你怎麼買都能賺的股市密技 》,作者:相場師朗、出版社:今周刊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責任編輯:YuTing;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