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不要等到真的退休才開始規劃你的退休金,等到那時候已經太遲了,投資不是印鈔機,投資需要時間去計算複利,所以等到退休時,你能運用這筆錢投資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應該要及早開始投資,才能讓你在退休時不用煩惱退休金夠不夠生活。
文 / 林奇芬
退休金的管理與應用,學會以後,越早開始越輕鬆。
最近有個親戚退休,他開始擔心之後的資金管理運用,於是來找我諮詢。聊了一下,我發現他年紀大、對各種理財工具都相當陌生,也沒有太多理財經驗。雖然目前手上有一點退休金,但此時給他任何理財建議都不適宜。
提早儲蓄和規劃投資的重要
就我看來,他只能採取最保守的理財方式,但這可能無法應付漫長的退休生活,讓我也不禁為他擔心起來。很多人為退休金感到擔憂,到底要存多少錢才夠用?每當討論「退休金規畫」議題時,經常會聽到「三層柱(a Three-Pillar Model)」概念,而世界銀行(World Bank)也有提出解答:就是「靠政府、靠老闆、靠自己。」靠政府、靠老闆保障都是不夠的,最後還是要靠自己!
內政部資料顯示,國人 2016 年的平均壽命為 80 歲,而目前大多數人在 60 歲左右就想退休,也就是退休後最少還有 20 年的生活費需求。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再鼓勵大家要提早儲蓄和投資,至少要花費 20 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存到足夠的退休金。但這 20 年要的不只是存錢,也必須要儲備豐沛得理財知識。
因為,擁有管理退休金的能力,才能讓退休金發揮更大效益,年老後不需要擔心坐吃山空。
存退休金外,還要存哪些理財知識呢?
我認為有這 3 點:
1.認識不同工具的機會與風險。
很多人都有嘗試理財,像是買儲蓄險、股票,或是股票基金、債券基金等,但對於這些工具的機會與風險並沒有真正了解。例如,很多人買高收益債券基金,但卻不知道此債券基金並不保本,也不知道哪些事件會影響其價格並帶來風險。又很多人喜歡,追逐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單一股市,但對於這些市場是否真的了解?並能承擔相對會發生的風險呢?
2.投資需要親身實戰經驗。
投資理財不是紙上談兵,是要拿真金白銀經歷市場考驗。因此,要謹慎挑選市場、投資標的,若沒有真正經歷這個過程,是無法體會其中「眉角」。假如只是人云亦云,聽從別人的明牌而行動等於盲目投資,反而讓自己處在高風險危機。
3.經歷市場多空至少要 10 年學習。
如果你問我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學會投資之道?我認為至少要 10 年以上。最主要是要經歷市場的多頭與空頭階段,認識景氣循環與不同環境、不同投資工具的表現,才會更懂得控制風險掌握機會。如果我們把理財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固定提撥資金投資,同時認真地觀察市場變動對投資標的的影響。
長期下來,不只存到了錢,還存了理財知識。更因為許多的實戰經驗,培養出對市場的認知及敏感度,也鍛鍊好投資的心理素養,及早提高可以面對或負擔的風險本領。無論任何一項投資理財的方法,只要畫出理想的起點、目標的終點,阻礙就可以減少一半。
趁早理財 規劃做得好,老了退休沒煩惱。
現在,不管是幾歲的你,只要循序漸進地做到每一步計畫,就會發現退休其實觸手可及,而且退休後還是可以過得很有品質的生活。我認為,這才是保障退休金最重要的能力。
更多退休金準備法:
- 4 大專家談兒女教育金>>家庭年收低於 150 萬,教育費勿超過 20%!記住,你還有退休金要存
- 月薪 2 萬,花 4 年在台北買房!國中老師 50 歲退休秘訣:不指望別人給18%,我老早不靠薪水過日
- 沒有 1 千萬,真的不能退休嗎?她用 4% 法則公式算出:準備 _ 百萬,每月就有 3 萬隨便你花!
- 兩夫妻 年透支 70 萬、定存 儲蓄險僅 530 萬,只剩 3 年怎麼退休?專家建議 做好這「5 件事」
- 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 內附退休規劃自動算 EXCEL 表 )
本文由 Money錢129期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