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台灣是個科技島,不僅有優質的科技公司,
還有嫻熟科技產業的基金經理人,
為投資人發掘未來的潛力股。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2017年科技股表現亮麗,
科技基金也繳出不俗成績單,
在台灣 54 檔境內外科技基金中,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不僅繳出亮麗成績單,
更是金鑽、理柏、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等的得獎常勝軍;
更難能可貴的是,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今(2018)年3月底,
該基金管理規模達新臺幣 76.75 億元,
為科技類的國內股票型基金規模最大者。
對研究投注熱情 對投資堅持耐心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NOKIA 這句精典名言,
為科技業的創新精進做了最佳註解。
台灣科技業者在全球科技洪流裡要成長茁壯,
必須像百變金剛,復華數位經濟基金經理人周奇賢
就是洞悉人性、掌握趨勢、發掘科技「金剛」的高手。
擁有 21 年研究和投資資歷的周奇賢,
從研究傳統產業到新經濟產業,
不論是他個人或復華投信的投資理念,
就是熱愛研究、堅信價值成長潛力,秉持長期投資,
他說:「我們拜訪公司時,除了做基本面研究,
更重要的是我們會跟公司溝通,
期望做為公司的長期股東,為基金投資人創造最大利潤的機會。」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是在 2000 年 5 月成立,
儘管曾經遭逢科技泡沫幻滅、911 恐怖攻擊、
SARS 造成全球經濟衰退、2008 年金融海嘯、
2011年歐債危機等市場動盪,
這檔基金從成立以來累積報酬超過 400%,
見證台灣科技產業近18年來轉型和茁壯。
掌握趨勢 獨立研究勤走訪
從早年個人電腦開始,科技泡沫化,
全球化帶動產業外移,台灣科技業者面臨轉型、
創新和突破的挑戰,周奇賢指出,
過去談科技業看的是 PC 出貨量,
但智慧手機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科技產品後,
蘋果手機帶動台灣蘋果供應鏈商機,
並使得台灣對美國的依存度也提高很多。
近來美國與中國貿易摩擦,
牽動市場敏感神經,周奇賢認為,
這次國際貿易戰爭裡,研判台灣可望扮演良好角色,
川普政府減稅、雷聲大雨點小的貿易戰,
可能會帶動美國企業重新審思
全球化策略對其生產製造的利弊,
在講究精準行銷、商品多樣化、客製化的大數據時代裡,
台灣有著少量多樣的優質製造能力,
反而有機會受惠、並成為美國企業落實創意的推手。
市場總是不免有各種利空和消息干擾,
基金經理人在山崩地裂時不為所動,
關鍵就在能洞察趨勢,
周奇賢過去 20 多年來見證台灣產業起落,
他相信,百變金剛的台灣科技業者也能脫穎而出,
尤其在物聯網、智能工業、電動車新世代,
這些產業對半導體需求強勁,
創造和帶動台灣相關半導體製造和設計商的營收成長空間。
再以電動車為例,
汽車產業是台灣科技業長久難以突破的產業,
周奇賢指出,隨著電動車快速發展,
美國特斯拉(TESLA)電動車
給台灣企業切入汽車產業最佳機會,
尤其未來一台電動車所需的半導體量相當一個工作站,
電動車持續發展,半導體仍將有爆發力成長。
趨勢對了,投資可說是成功了一半,
再來就靠基金背後投資研究團隊的努力,
周奇賢分析,勤拜訪公司是他個人和復華投信很重視的基本功,
「閱讀報章雜誌、外資報告、
參加公司的電話會議(con-call)雖是取得投資訊息之方法,
但這樣做對投資來說是不夠的,
更重要的是要去拜訪公司和工廠,
與各管理階層談話,
也要針對其競爭對手做調查研究,
我們就是要透過出外走訪,去感受投資風向和預估未來。」
周奇賢去(2017)年八次走訪中國,
審慎觀察台灣工廠在兩岸的布局,
他說:「我們拜訪工廠,看到廠長眼睛發亮。」
投資不僅要坐而讀、更要起而行,
一步一腳步去發掘並確認值得投資的標的。
價值成長策略 堅持長期投資
周奇賢指出,價值投資是復華投信的DNA,
畢竟布局科技產業看重的是成長,
要有未來爆發力,公司穩健成長,
經理人可以買在相對便宜或合理價格,
一等到市場調升投資評價(re-rating)時,
股價成長性和爆發力就會顯現出來。
他說:「近來在被動元件的布局,
我們早在三年前就啟動,
算是市場很早看好被動元件的投資團隊,
關鍵就在我們從日本供應鏈
發現被動元件市場已出現供給短缺的情況,
但未來需求仍強勁。」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的周轉率約 70-80%,
相較台股基金動輒 100% 以上,
低周轉率不僅能減輕投資人的負擔,
更有機會幫助提升基金績效。
周奇賢指出,堅持長期投資是復華投信的理念,
成為公司股東,與公司一起成長,
才可望獲得大波段的財富,
為投資人創造最大利潤的機會。
【開戶優惠限時開放 🔥】
3000點紅利 折抵手續費!
9/30前,透過下方專屬優惠連結
完成開戶申請後,
將於次月初獲得開戶紅利 3000點,
共折基金申購手續費 3000元!
(點數使用期限到2018年底)
換算下來,50萬元以內都「免手續費」
趕快趁機把握這一波好康優惠吧~
連結請點我,或以下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