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一分鐘健身教室
「吃早餐」是貼近每個人生活的一件事,
卻也是充滿爭議的話題。
一分鐘健身教室點擊率最高的幾篇文章,
都在探討早餐與體重的關係。
今年又有一篇研究加入反抗軍勢力,
挑戰「早餐很重要」的傳統觀念。
一句話濃縮本篇重點:
「沒有吃早餐習慣的人,
逼他吃早餐只會害他變胖!」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早餐與體重的微妙關係
大家都知道,吃早餐是很rock的一件事,
不僅學者專家這麼說,連廣仲也同意。
不吃早餐容易發胖、膽結石、會短命、常感冒、
甚至連性愛都會失去刺激(!)。
在Google大神上搜尋「早餐」
加上任何一種疾病或身體症狀,
都能找到一篇文章告訴你不吃早餐會如何如何,
你的肝臟、大腦、胃、小弟弟,
又會如何如何地壞掉
這些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
觀察性研究一再顯示,
規律吃早餐者的BMI值較低。
早餐穀片公司特別喜歡這些研究,
某業者的宣傳文件中洋洋灑灑地列出四篇研究,
告訴大眾不吃早餐是如何地使人發胖,
講得好像吃下添加大量糖的穀片就會瘦一樣。
吃早餐會變苗條?那是因為
有這習慣的人本來就比較瘦
關聯性不代表因果關係,現實世界中
不常吃早餐的人們往往有一連串的特殊習慣,
讓他們與常吃早餐者截然不同。
(謎之聲:睡過頭的人嘛!XD)
那什麼樣的人會睡過頭呢?
(謎之聲:晚睡的人嘛!XD)
那他們為什麼會晚睡呢?
(謎之聲:因為要加班、應酬、打電動、趕報告嘛!XD)
許多相關的生活態漸漸浮現出來:
睡眠不足、壓力大的上班族或學生,
想必也沒什麼時間運動,大多外食,宵夜是必備。
這樣的生活型態,還能不胖嗎?
有一篇觀察性研究就坦承:
吃早餐者往往是
女性、年紀更大、
白人(這篇是美國人寫的)、
不抽煙、常運動、
而且刻意地在控制體重。
也因此,從這些人口的觀察、
各種特徵的「連連看」中
要推斷出 早餐使人苗條,是非常不恰當的。
要得知早餐與體重間的因果關係,
我們一定一定需要隨機臨床試驗,
以實驗組、控制組的方式消弭各種變因的影響。
這正是今天這篇研究所做的事。
實驗:強迫不吃早餐的人
開始吃早餐會怎樣?
美國學者LeCheminant將這篇臨床研究成果
發表在2017年的「食慾」期刊上,他招募了49 位
「沒有」吃早餐習慣(這點很重要)的婦女,
將其分配至早餐組與不吃組。
早餐組:
在每天 8:30 以前吃下日均熱量的 15% 以上。
不吃組:
每天早上 11:30 後才能攝取有熱量的食物,
在11:30前是禁食狀態。
經過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四週後,
她們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實驗結果:開始吃早餐就變胖
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早餐組比不吃組
每天多攝取了 266 大卡,
這些熱量也反映在體重上:
她們比不吃早餐的同胞多增加了 0.7 公斤體重,
這些重量完全來自脂肪。
吃早餐真的就會瘦嗎?
這些數據可不同意!
此實驗的觀察重點
早餐支持者常引用的一個論點,
就是早餐能幫助控制食慾,降低飢餓感,
讓一整天的熱量攝取得到控制。
這點很明顯與本篇結果不符:
早餐多攝取的熱量,
並沒有使她們
在中午或晚上少吃一點。
此外,根據她們連續 23 天配戴的加速度計,
她們的活動量在實驗前後保持不變,
這頓早餐的熱量無處可去,
只有在肚子裡待下來。
所以,本研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在於:
「強迫不吃早餐的人開始吃早餐,
會害她們變胖」。
史考特另外補充兩點:
如果不限制內容,普通人的早餐會吃甚麼?
無非是燒餅、飯糰、三明治、紅茶
這些精製碳水化合物,
而這正是早餐組受試者所吃的(註1)。
過去研究顯示,食用高升糖指數(GI)的早餐
會引發午餐食慾上升,熱量攝取增加。
如果她們早餐改吃
荷包蛋、優格、牛奶、豆漿,
結果很可能不是這樣。
此外,本研究特別收納「原先不吃早餐」的受試者,
僅能證明不吃早餐的人多吃一頓會變胖,
不能證明「吃早餐是肥胖的常因」或
「早餐是危險的一餐」。
(註1:早餐組受試者平均在早餐
攝取了 40 多公克的碳水化合物,
但文獻並沒有提供這些碳水化合物的來源為何,
因此精緻碳水化合物這點是我個人推測。)
結語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從體重控制的角度來看,
早餐「未必」是一天中最重要一餐,
本篇研究更告訴我們:
「沒有吃早餐習慣的人,
逼他吃早餐只會害他變胖!」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左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