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喝錯更傷身!!醫師 3 招教你日常護心臟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 2020-02-13 12:11
  • 更新:2020-04-06 09:29

喝水喝錯更傷身!!醫師 3 招教你日常護心臟

 

台灣的氣候炎熱,

經常出現攝氏 35、36度的高溫,

相對濕度亦相當高,

這樣的環境會對身體造成相當大的負荷。

 

炎熱的環境對心臟會有什麼影響?

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林韋丞醫師表示,

在炎熱環境之下容易流汗,

如果大量流汗沒有補充水分,

會有脫水的現象,嚴重可能出現休克。

而且大量流汗除了流失水分之外,

也會流失電解質,導致電解質失衡。

 

對於本來就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

處於炎熱的環境而大量流汗,

會使得心跳加速增加心臟負擔,

容易產生心律不整,並讓原有疾病惡化;

血管阻塞的患者就會出現心絞痛、

心肌梗塞的問題。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心臟衰竭患者

體內水分多、容易水腫,
多流點汗對消除水腫有幫助嗎?

林韋丞醫師指出,運動對於病患確實是一件好事,

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加心肺功能,

但是我們不會建議患者以「大量流汗」為目標,

因為大量流汗

雖然對於病患水腫問題有些許改善作用,

不過卻可能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患者如有服用心臟用藥,

電解質不平衡可能跟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容易導致心律不整。

 

考慮到心臟負擔、電解質等面向後,

要注意「大量流汗」這樣的劇烈水分變動,

是對心臟衰竭患者是較為不利的。

 

喝水喝錯更傷身!!醫師 3 招教你日常護心臟

 

心臟衰竭患者

可以喝運動飲料嗎?
補充水分時要注意什麼?

運動飲料裡面有水分和電解質,

但是水分跟電解質

並不需要刻意喝運動飲料補充,

平日均衡的飲食對電解質補充就已經足夠,

除非經過劇烈運動大量流汗,

才考慮適量補充運動飲料。

 

林韋丞醫師提醒,

最忌諱的是

「一口氣喝下1,000-2,000毫升」

這樣的「快速補充」。

對於心臟功能較差的病患,

快速補充會導致水分堆積,造成心臟負擔,

可能會讓患者愈來愈喘。

林韋丞醫師建議,

補充水分務必把握三個原則:

「少量、多次、慢飲」。

心臟衰竭患者可以試著每次喝 200-300毫升,

用 2至 3次慢慢將流失的水份補回來,

喝的時候切記不能速度太快,

才可以達到補充體力又不影響健康的目標。

 

 

如何評估喝水量夠不夠?

要怎麼知道身體的水分是否足夠?

林韋丞醫師道,很重要的就是觀察身體狀況,

有幾個簡單的方法讓大家評估,如果身體脫水,

口腔黏膜會顯得乾燥、

皮膚在炎熱環境下應該流汗,

但是汗水卻不出來、

而且眼睛有乾澀現象,

這種口乾舌燥的現象就是提醒大家應該多補充水分。

 

還有一個很好監測的方式就是

觀察「尿液顏色」,

正常尿液顏色是呈現淡黃色,

假如尿液的顏色很深,

就表示身體的水分不夠,要多喝水補充;

如果尿液顏色偏淡,就表示體內水分較充足。

 

喝水喝錯更傷身!!醫師 3 招教你日常護心臟

 

心臟衰竭患者

可以吃冰、喝冷飲嗎?

我們知道「天氣冷」

對於心臟病患者本身就是一種負擔,

而在炎熱的環境下若快速的飲用大量冰水,

也可能會導致血管收縮。

若本來心臟就有問題,

這樣的溫度變化可能導致疾病惡化。

 

然而,

這並不是說心臟衰竭的病患都不能喝冰水。

林韋丞醫師舉例道,

大家到日本旅遊會發現,

日本餐廳都提供冰水,日本人四季都在喝冰水,

即使冬天也照喝不誤。

他們飲用的方式是慢慢地喝,

讓水進到身體有慢慢回溫的作用,

使身體得到舒緩,又不至於對器官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重點不在於「冰水」,

而是「飲用的方式」,

最好以緩慢飲用的方式讓身體去適應這些變化,

對心臟的影響會比較少。

 

 

心臟衰竭患者

在大熱天有什麼忌口嗎?

心臟衰竭患者最需擔心的還是水分的問題,

務必要記得,

運動完補充水分的三個原則:

少量、多次、慢飲。

林韋丞醫師指出,

有些患者會擔心鹽分攝取太多造成體內的堆積,

而改使用「低鈉鹽」。

不過這時也得注意,

低鈉鹽是用「鉀離子」取代鹽分中的「鈉離子」,

鉀離子吃多了也會累積,

與心臟衰竭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因此飲食重點不是一昧吃低鈉鹽,

而是要注意身體水分及鹽分攝取達到平衡。

 

心衰竭患者務必將「量體重」

列為居家保健的重點項目,

監控自己是不是攝取過多水分。

舉例來說今天量體重 50公斤,

隔天量體重變成 52公斤,

再隔一天量體重變成 54公斤,

在短短兩天內增加 4公斤,

這麼多一定是水分過多,

一般攝取食物體重不會增加這麼快。

注意體重,

是讓心衰竭患者維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喝水喝錯更傷身!!醫師 3 招教你日常護心臟

 

開冷氣後室內、室外溫差大,
忽冷忽熱對心臟有什麼影響?

假使室內、室外溫度忽冷忽熱的時候,

會對心臟病患者造成影響。

我們從外頭炎熱的環境下急速地進到冷氣房,

會導致血管收縮,

因此溫度的快速變化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

 

要避免這樣的狀況,

林韋丞醫師建議心臟病患者

盡量於炎熱環境下保持愉快的心情,

適當補充水分,別讓自己太煩躁。

不要因為天氣很熱,就將冷氣調到 17-18度,

請設定在對人體最舒適的溫度 26-28度之間,

才不至於讓血管快速收縮。

 

游泳很消暑,
心臟衰竭患者適合游泳嗎?

「所有心臟病患只要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

醫師都建議要保有運動的習慣。」

林韋丞醫師道:

「運動可以改善身體肌耐力、

心肺功能、甚至可以達到減重或塑身的效果,

對病患都是有利。」

因此,若於炎熱天氣選擇去游泳消暑,

自然是很好的做法。

只不過心臟衰竭患者於運動前要注意先熱身,

並吃一點東西讓身體有足夠的熱量會比較安全。

 

當從炎熱的氣溫進入到冰涼的水溫時,

切記動作要緩慢漸進,

畢竟溫度的快速變化會對心臟產生負擔,

因此無論是要進入三溫暖、溫泉、冷水池,

或要起身離開,動作都請盡量放慢。

最好於適應溫度變化後,再做下一個動作,

比較不會有頭暈的狀況。

 

 

醫師會建議患者於炎熱的天氣
從事哪些運動呢?該注意什麼?

目前認為以運動治療來進行心臟復健,

可以改善心臟相關死亡率。

林韋丞醫師建議,

心臟衰竭患者要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

像是游泳、慢跑、健走等,

利用這些運動增加身體的肌耐力與心肺功能,

有助於控制心臟衰竭病情。

 

了解自己的運動狀況

也是評估身體很好的一種方式。

例如以前 30分鐘可以走 3公里,

最近 30分鐘連 1公里都走不到,

還覺得非常不舒服,

這種於短時間內運動能力急速下降,

就得特別注意是不是心臟或是肺部出了狀況!

 

平常運動時,最重要的就是適度,

且要穿透氣的衣服,

運動過程中要準備充足水分並適時補充。

運動過程中覺得身體不適就應該停止。

然而,停止動作也別操之過急,

心臟衰竭患者很忌諱劇烈運動時突然停下來,

像是快速跑步時若突然煞車,

少了暖身或是慢走的緩衝,

會造成心臟血壓的急速變化,

導致頭暈不適。

 

運動是好事,但林韋丞醫師提醒,

心臟衰竭患者可先與醫師討論

自己適合的運動方式及強度再進行,

並於四周有人的情況下運動比較有保障,

若運動時感到身體不適請記錄心跳、血壓,

假如症狀偶爾發生可以等下次回診再與醫師討論,

如果每次運動都感到身體不適,

而且有愈來愈嚴重的狀況,應該提早回診。

 

最後要提醒大家,

千萬別因為透過運動

感覺身體好轉後就擅自停藥喔。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LULU)

(圖/shutterstock)

 

【想看更多,歡迎追蹤我們】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專業醫療入口網站,由醫師團隊擔任編輯,提供實用、高品質的衛教資訊,免費註冊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照護平台。

照護線上是專業醫療入口網站,由醫師團隊擔任編輯,提供實用、高品質的衛教資訊,免費註冊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照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