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歲後小腹越來越大...吳明珠親授甩肉秘訣:4種體質的人,少吃3樣東西!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9-12-20 15:45
  • 更新:2020-05-12 17:39

40 歲後小腹越來越大...吳明珠親授甩肉秘訣:4種體質的人,少吃3樣東西!                                                                                                                                                                                                                                      

腹肥胖凸出,還有脂肪肝找上門,

竟然都是中醫所說痰濕體質惹的禍!

造成小腹婆、大肚腩的原因

都來自不同的痰濕類型包括:

氣虛型、水濕型、氣滯與長期便祕型,

各有調理的秘訣。

至於深受脂肪肝困擾的人,

中醫建議,可適度食用山楂、

決明子等具有消脂作用的中藥材。

 

小腹凸出有很多是「痰濕」造成,

大部分和水的代謝有關,

但也有一說是因為女生小腹裡有子宮,

身體為了保護子宮,

所以就容易在腹部地方堆積脂肪。

其實,這主要的關鍵是女性荷爾蒙的關係,

因為女性素、黃體素

會因為月經週期而影響到脂肪的分布區域,

所以對女性來說,

稍不留意就很容易變成小腹婆!

要如何甩開大肚腩、小腹婆呢?

 

吳明珠中醫師在其新書《袪痰濕瘦身法》中表示,

可參考底下方式,依不同痰濕類型來改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小腹肥胖可依 4 類型調理

【一、水濕型】

試著拍拍自己肚臍,

看看是不是有「咚咚咚」的聲音,

而且平常容易下身特別容易腫、感覺特別重,

這種就是屬於體內水分無法適當的排除、

代謝身體廢水的體質,時間久了容易體質變虛寒,

五臟循環功能不良,脂肪就跑去屯積在腹部了。

所以,有此種體質者要減少吃生冷、冰品,

並配合運動多出些汗,

使身體的基本代謝率增加,排出不要的廢水。

 

【二、氣虛型】

氣虛型的人,一般表現為腹部肌肉鬆弛,

無法支撐內臟,造成腸胃下垂形成小腹。

這類型的人常容易疲累、皮膚乾燥、憔悴感明顯,

其他地方可能都不胖,就是小腹下垂往外凸。

想要改善小腹問題,建議多注意生活作息、

搭配適量運動、按摩袪濕穴位,

可以請中醫師開一些補元氣的調理藥方,

例如四君子湯、四神湯。

 

【三、便祕型】

長期便祕會讓腸胃失去原有的功能,

便便堆積在肚裡,久而久之就形成小腹婆。

這種小肚肚通常是硬硬的又往上突出,

解決方法除了每日適量的運動增加腸胃蠕動外,

也要多吃蔬菜水果、優酪乳,

讓腸子的纖維質增加好菌滋長、

壞菌死亡,就能改善小腹問題了。

 

【四、氣滯型】

肝鬱氣滯體質較容易觸發壓力釋放而過量進食,

很多女性會更嗜好甜品或重口味,

特別是手搖飲料店或餅乾、

糖果中常見的「高果糖糖漿」,

研究發現,

這種糖特別容易造成腹部脂肪囤積,

相較蔗糖、黑糖等複雜的糖類

需要靠身體的酶慢慢分解,

高果糖糖漿是直接被利用來堆積脂肪。

「甜易生痰或濕」這個「痰、濕」即包括身體受某種刺激,

或代謝迴圈障礙產生的廢棄物,包括脂肪、

膽固醇及其他發炎物質等。

因此這種體質的人要甩開腹部脂肪,

一定要先戒除甜食、重口味食物才行。

 

「痰」與「瘀」積聚在肝臟造成脂肪肝 

護肝要從「袪痰消瘀」做起

除此之外,體內濕氣排不掉,

就很容易成為濕熱體質,

這種體質的人常會有疲倦、頭昏、

胃脹、口乾、口苦、便祕等症狀,

一旦濕氣聚積過久,便會成為痰,

影響血氣流通而成為脂肪肝,

要護肝就要從「袪痰消瘀」做起,

才能遠離脂肪肝。

 

 

3 祕訣改善脂肪肝

吳明珠中醫師表示,脂肪肝其實是西醫的說法,

西醫認為飲食習慣不佳,是造成脂肪肝的主因,

例如:喜歡吃大魚大肉、澱粉、甜食、

肥肉等食物而導致肥胖,所以肥胖的人常有脂肪肝。

中醫則認為,脂肪肝是「痰」與「瘀」積聚在肝臟造成,

因為痰、瘀滯留在肝臟,

無法順暢運行而「肝血瘀阻、肝氣鬱結」,

也讓脂肪堆積在肝臟,而受到痰、瘀滯留影響,

脂肪來不及消化更讓膽氣不足,脂肪就留在肝臟堆積。

肝主疏泄功能,可讓全身血氣通暢,

把好的氣血運送至全身、不好的廢物排至體外。

所以濕熱體質想改善脂肪肝問題,

就要先從日常生活中找到祛除痰與瘀的方法,

可靠以下 3 方式進行,改善脂肪肝:

1.飲食:

多吃蔬菜、堅果,並攝取優質蛋白質。

少吃這 3 樣:炸雞、肥肉、甜食。

 

2.運動:

慢跑、游泳、仰臥起坐,可鍛鍊腹部、改善大肚子。

 

3.用藥:

山楂、決明子、大黃、澤瀉等具有消脂效果。

 

本文由 華人健康網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ㄆㄆ)

(圖/shutterstock)

 

【猜你還想看這些!】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