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年輕就沒事,誰知道「椎間盤」一直在退化... 物理治療師的良心建議,看完 不開刀也可以

SuperFIT

SuperFIT

  • 2019-10-16 15:09
  • 更新:2019-10-29 14:24

以為年輕就沒事,誰知道「椎間盤」一直在退化... 物理治療師的良心建議,看完 不開刀也可以

(圖/shutterstock)

 

 

哈囉!大家好,我是物理治療師 Hunter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椎間盤突出和下背痛的問題。

相信螢幕前的朋友,

一生當中多少都有下背痛(腰痛)的經驗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其實下背痛在已開發國家

是一個盛行率非常高的徵狀

(大約有66%的人,都有過下背痛經驗),

有時候我們是因為搬重物

或是運動時不小心受傷而導致的。

 

但也有很多的人都表示

其實自己並沒有一個這樣的經驗,

只是在一天睡覺起來,
或是彎個腰撿個東西,
下背就莫名的開始痛起來,

一跑去檢查,照一下MRI、X光,

發現自己竟然有椎間盤突出,

深入了解想不到是已經開始退化的了。

 

其實很多20~30歲的年輕人,

也常常遇到這樣的狀況

當下聽到自己有椎間盤突出、退化的時候,

想必多少都有些擔心、害怕,

擔心之後是不是沒辦法好好的運動,

我們在日常生活是不是要常常注意自己腰的姿勢,

才不會再次受傷。

但你知道嗎?
其實我們的下背痛跟椎間盤突出或是退化,
其實未必有相關喔!

 

 

什麼是椎間盤突出?

我們的椎間盤隨著年紀增長會逐漸退化,

椎間盤會變扁變薄,失去水份。

大多數人都以為中老年人比較容易得到,

事實上20-30歲被檢查出椎間盤突出的比例
跟60-70歲的比例只差了10%而已。

年輕人不可以仗著自己很年輕,

只要長期姿勢不正確又不太運動的話,

很容易會造成腰椎穩定性不夠,

同時又讓腰椎長期受壓,

這樣一來就比較容易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嚴重的話甚至會使下肢神經性疼痛的出現。

我們的椎間盤就好比汽車或機車的避震器,

有點像是充滿水的果凍,

是個膠狀的物質,用來避震用。

每段脊椎硬骨中間就是椎間盤,

如果長期姿勢不良,

讓脊椎擠壓或壓迫椎間盤,

造成椎間盤往後擠出一顆囊球,

我們就稱為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椎間盤突出比較像是正常的老化,
其實不一定會出現任何症狀。

如果只是輕微突出,

即便影像檢查上有看到壓迫到後方神經,

人體本身也有自我調節、適應的能力。

但若真的很嚴重擠壓到後方的神經時,

就可能會出現下背痛或是下肢痠痛、麻、刺痛、燒灼

甚至是無力等神經症狀

影響的區域會根據壓到不同節數的神經根而有不同。

 

椎間盤突出的治療

椎間盤突出若沒有任何症狀的話

其實不需特別處理,

但如果有下背痛、下肢神經痛的問題的話,

可先從肌肉放鬆伸展、神經鬆動術和運動著手,

這些都是在實證醫學上有得到很好的支持的治療方法。

針對運動方面,

過去大多人都會選擇先從誘發深層核心與調整呼吸開始,

再慢慢進階到各種核心訓練。

但最近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

如果疼痛程度並不是很嚴重的話,

其實一般的中強度運動(跑步、游泳等)
甚至是硬舉跟深蹲
都能有效減緩下背痛的問題,

不過像是硬舉跟深蹲會比較建議有專業健身教練在旁指導,

確保你的動作正確才能有正面的效果。

 

 

椎間盤突出復健會好嗎?

椎間盤突出經過保守治療後,

大多數人的症狀都能完全改善,

回到原本的生活與運動,

甚至有些案例分享有發現,

椎間盤突出的部分能被身體自行吸收。

即便影像檢查照出來的椎間盤狀況沒有太大的改善,

但你的症狀卻可能有大幅度的緩解。

還是要記住一點,

椎間盤突出的程度
和你的症狀並不完全相關,
我們要治療的是你身體上的任何不適,
而非治療影像檢查的結果。

 

治療椎間盤突出
一定要開刀?

如同上面敘述的,

大多數人經過保守治療都能獲得很好的改善,

一開始都會先以保守治療為主,

通常不會將開刀當作治療的第一順位。

畢竟開刀也並非百分之百能改善症狀,

而且手術後的疼痛、傷口的沾黏等

可能又會有別的問題出現。

因此,除非是經過一陣子的保守治療都不見改善,

而且症狀已經大大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

才需要考慮是否要開刀。

 

下背痛 = 椎間盤出問題?

有一篇系統性回顧研究,

把3000多位沒有下背痛經驗的人,照MRI,

竟發現有大部分的人也被診斷出有椎間盤突出、退化的問題。

 

 

我們從長條圖可以看到,

縱軸是我們脊椎常見的問題:

椎間盤退化、變薄、膨出,

那嚴重一點是往後突出。

 

不同顏色的長條,代表是各年齡的盛行率,

最下面的是20歲(深藍),

最上面的是80歲(淺藍)

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20歲的族群,

影像檢查也會被發現,

將近有四成的人有椎間盤退化,

有三成的人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那在30歲以上的族群當中,
椎間盤退化的比例甚至超過一半。

 

我們大約每大一歲,
就會多1%的人有椎間盤退化的狀況,

那有下背痛族群跟健康族群,

他們之間被診斷出,

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的比例,其實十分的接近。

 

因此這篇研究他就提出一個論點:

是否我們的椎間盤退化、突出,

它只是一個正常老化的一個現象,

它並不見得是造成我們下背痛的一個兇手,

畢竟我們可以看到,

在沒有症狀的這些人當中,

也有這麼高的比例,會被診斷出椎間盤突出跟退化。

 

可以忽略影像檢查出的
椎間盤突出嗎?

這並不是在否定我們影像檢查沒有任何意義。

上篇研究中其實也有提到,

其實研究沒有去比較他們退化跟突出程度的差異,

或許在疼痛族群當中,

他們退化的程度比較嚴重。

但是這篇研究還是給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訊息:

當你因為下背痛尋求幫助的時候,

照影像檢查發現你自己有椎間盤突出,

先不用太過於驚慌,

這有可能只是正常老化的一個現象。

畢竟我們的下背痛,有很多的原因,

有可能是一般肌肉拉傷,韌帶扭傷、關節卡住,

這些都有可能。

 

 

該如何改善下背痛?

除了影像檢查外,

我們還需要針對你症狀的表現,

經過專業人員做動作評估、理學檢查,

才能針對你的問題做有效處理。

其實大部分下背痛問題的人,

經過我們的徒手治療或運動訓練,

都能獲得很好的一個改善,

再了解下背痛跟椎間盤突出。

 

有椎間盤突出或是腰痛
還可以做硬舉嗎?

其實硬舉這個動作,

它可以有效啟動我們軀幹的肌群,

除了表面的大肌肉之外,

連核心肌群之中的多裂肌,也可以有效的被啟動。

有研究證實,

循序漸進的增加重量、訓練量,

可以有效改善我們下背疼痛的程度,

也可以改善我們因為疼痛而造成日常生活的失能。

 

但並非每個下背痛的人,
都適合用硬舉來做訓練動作喔

根據一篇2015年的研究發現:

當我們一開始的疼痛程度比較明顯,

核心穩定能力較差的人,

就不適合直接用硬舉來當作我們訓練動作。

會建議先從儀器及徒手復健治療,

把我們疼痛減輕,

再從我們的低強度運動誘發深層核心開始。

畢竟硬舉這動作十分要求我們的核心及腰臀的穩定能力,

如果不能在正確動作下執行的話,

有可能會對我們的組織產生過多的壓力,

進而讓我們疼痛加劇。

 

如果真的想用硬舉做下背痛訓練的話,

建議先找專業人員做你的疼痛評估
及核心穩定能力的評估,

確定都沒問題之後,再找適合的教練,

或是治療師做指導你的動作,

我們才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繼續硬舉的運動訓練,

同時又能有效改善我們的疼痛。

 

 

本文由 SuperFIT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猜你還想看更多】

SuperFIT

SuperFIT

好身材是現代人基礎追求的一種形象表現。在越來越分眾的時代裡,快速打造理想體態,可以創造精彩的人生。我們的理念,透過營養師、健身教練及顧問所組成的團隊,陪伴每一位客戶以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達成目標,這就是我們所秉持的理念創業至今,我們協助100多名學員實踐他們的夢想;減掉1000公斤體重及累計2000位學員,都是業界第一。

好身材是現代人基礎追求的一種形象表現。在越來越分眾的時代裡,快速打造理想體態,可以創造精彩的人生。我們的理念,透過營養師、健身教練及顧問所組成的團隊,陪伴每一位客戶以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達成目標,這就是我們所秉持的理念創業至今,我們協助100多名學員實踐他們的夢想;減掉1000公斤體重及累計2000位學員,都是業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