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之前史考特跟大家提過脊椎中立、
還有男人就是該靠腰的觀念。
但去到任何一家健身房,
錯誤的彎腰姿勢還是隨處可見。
史考特甚至認為這可能是現代生活的原罪:
長期的坐姿讓大家都失去了使用髖關節的能力。
為什麼不該彎腰?
今天讓史考特用解剖學的觀點來為大家剖析。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髖關節 vs. 腰椎關節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髖關節與腰椎關節的位置:
那麼用腰關節與髖關節來「彎腰」撿東西
看起來各會是什麼樣子?
(其實用髖關節應該不能稱做是「彎腰」)
用髖關節:
用腰椎關節彎腰:
為什麼腰椎不適合活動?
如果我們比較腰椎關節與髖關節的構造。
即使沒有醫學或解剖學的學位,
相信各位也能輕易辨認出哪個關節
才是設計用來劇烈活動的。
髖關節:
還是髖關節
(CC BY-SA 3.0)
那麼腰椎關節...
(CC BY-SA 3.0)
(作者:Michael Dorausch)
(CC BY-SA 2.0)
看完了這麼多圖片,
腰椎跟髖關節哪個比較適合拿來活動,
各位讀者應該心裡都有答案吧?
下背肌肉與臀部肌肉
根據這篇研究:
健康人的下背肌肉主要由第一型肌纖維,
或是說耐力型的肌肉為主。
耐力型肌肉特色為可以長時間出力而不會疲乏,
特別適合用來維持身體姿態。
但下背肌肉的弱點在於
體積小,力量也較小。
如果要拿來產生動作或承受力量,
可能就比較不適合了。
豎脊肌(下背肌肉)
但橫跨髖關節的臀大肌就不一樣了,
臀大肌不但是人體最大塊的肌肉,
其中第一型第二型肌纖維又各佔一半左右。
亦即臀大肌的體積與特性
可以支持長時間、低強度的活動(如行走),
但又可以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如跑百米、深蹲、硬舉)。
臀大肌
(作者:sv:Användare:Chrizz)
(CC BY-SA 3.0)
結語
不管從關節構造,或是肌肉型態來看,
髖關節絕對都是比較適合
活動、產生力量的關節。
不懂得正確使用身體,
可能會造成骨骼系統提早耗損。
也難怪現代人往往不到 30 歲
就開始產生椎間盤突出等退化性病變。
就算是抱輕飄飄的喵喵
也千萬要保持姿勢正確喲!
本文授權自:史考特醫師的一分鐘健身教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