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2021 回股

 

2021年就要過了,你準備好迎接 2022 年了嗎?這一年全球股市都處在一個高潮,也發生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一起來回顧吧!

 

2021 Jan / 台股一個月內創兩次新高

延續 2020 年的投資熱,2021 年第一個月台股就打出一手好牌,先是在 2021 年 1 月 5 日突破萬五大關,10 天後又馬上突破萬六,除了台股資金熱絡外,盤中零股交易和逐筆交易實施為台股帶來很大的動能,成交數和成交金額有 8 成的成長。

 

2021 Fed / 斷鍊時代全球缺料 台灣半導體大復活

今年 2 月德州大雪導致限電讓許多在美國的晶圓廠活動停擺,紛紛轉單到台灣,使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都有受惠,也讓世界知道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重要地位。

 

2021 Mar /「大排長榮」長賜號 塞港一個月

2021 年 3 月長榮海運長賜號疑似因為遭到強風吹襲而偏離航道,意外觸底擱淺在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的地理位置重要,是亞洲與歐洲、北非地區的重要通道,無疑是讓原先缺櫃的狀況雪上加霜,股價當天吃了根長黑K。儘管長賜號卡在蘇伊士運河長達一個月,還要付上高達 9 億的賠償金,長榮越戳越勇,之後股價扶搖直上,繼續開心當航海王。

 

2021 Apr / 台積電股價創新高

台積電在 2021 年 3 月除權息,耗時 15 天才完全填息, 4 月 8 日股價創新高來到 613元,之後便開始走下坡。根據集保中心資料顯示,大約有 2 萬股民在嘗到甜頭後,便獲利了結下車,當周股東數少了 2 萬多人。之後台積電股價一直在 600 點上下來回,甚至一度跌破季線,看來台積電想站穩 600 大關可能還需要努力。

 

2021 May / 台灣疫情拉警報 盤中跌幅創歷史新高

台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入三級警戒,全國人心慌慌,股市跟著下跌,5 月 12 日當天加權指數重挫1417.86 點,跌幅高達 8.55 % ,創下台股史上最大跌幅,19 類股以黑作收。

 

2021 Jun / 美國基建案達成協議 電動車產業越站越穩

2021 年 6 月拜登政府提出 1.2 兆美元的基建案,全案圍繞在「電動車」產業上,內容包括投入 50 億美元擴建全美高速公路充電站,注資 25 億美元補助電動校車等,不但為電動車產業帶來一波利多,也奠定「電動車」的未來基礎。

 

2021 July / 櫃買新創版成立

2021 年 7 月 20 日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分別增設的「創新板」和「戰略新板」,參考倫敦、新加坡、香港股市,在主板之外,另外針對創新型企業設立的板塊,透過公開平台,讓創新公司能夠募資,協助新興企業發展。

 

2021 Aug / 當沖警示新制上路

隨股市活絡,以及盤中零股交易、逐筆交易上線,當沖客越來越多,台股在 2021 年 8 月 27 日開始實施「當沖警示新制」,抑制短線操作,減少投機行為。當沖客買賣總額逐步下滑,進入當沖賺錢不易的時代。

 

2021 Sep / 中國恆大債務危機

中國房地產恆大集團在 2021 年 9 月無法如期償還債務,爆發的資金問題,市場恐荒,深怕出現下個雷曼事件,台股接連受影響,特別是水泥、鋼鐵業。目前恆大事件尚未落幕,恆大相繼違約 2 筆以美元計價的債券,事件爆出讓信評機構惠譽將恆大的信評等從「 C 」下調至「限制性違約」無疑是畔恆大死刑。

 

2021 Oct / 元宇宙概念大爆發 臉書改名 META

下半年度最夯的主題莫過於「元宇宙」。臉書為了發展元宇宙計畫,將公司名稱改為 META 更順勢帶起一波「元宇宙風潮」炒熱 AR / VR 裝置、虛擬貨幣、NFT等產品。大到蘋果、微軟小到歌手黃明智、師園鹽酥雞都加入這個 METAVERSE 的戰局。

 

2021 Nov / QE 退場 通膨壓力來襲 

FED 從 2021 年 11 月開始將開始減少 QE 大撒幣,但 QE 政策啟動 1 年多來已經默默影響全球經濟體,更帶來「通貨膨脹」,雖然 QE 退場對市場早已鈍化,但民眾仍有感通膨壓力。台灣也受到影響,麥當勞、王品、鼎泰豐接連宣布漲價,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創新高。

 

2021 Dec / 公投登場 加入 CTPTT 是遠還是近? 

即將在 12 月 18 日登場的公投案中,「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被許多人視為是經濟議題在討論,更將其與 CPTPP 扯上關係,加入 CPTPP 可在關稅上有所節省,紡織業、塑化業等可克服目前高關稅障礙的問題,但有利也有弊,汽車產業就反而面臨更高的關稅障礙。但加入區域經濟體系,對台灣的經濟法展也相當有幫助。因此在食安問題與經濟問題的多層面討論下,公投結果會如何,又會對台灣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未來展望

2022 年有哪些可以注意的?

  1. 電動車發展
    美國基建案在11月通過,絕對可以為電動車市場帶來一波利多,也越來越多車廠投入電動車產業,所以電動車絕對是可以期待的議題。

  2. 中美貿易戰走向
    拜習會剛結束,拜登在面臨疫情、通膨、滿意度下降的壓力之下,對於中美貿易戰他會重拾川普的「積極」打壓態度嗎?又會怎麼做?都是可以觀察的面向。

  3. 新創版上路
    相信會有許多有淺力的新創公司上去募資,有興趣的人可以多多關注,或許他們就是下一支台積電!

  4. FED 升息
    QE 預計在 2022 年中才會完全退場,有在投資房地產的朋友,可以注意台灣央行是否會升息。

  5. 中國碳中和
    中國去年宣布將要在 2060 年達到碳中和,中國政府的積極程度大家有目共睹,

總結 2021 年,感覺好像隨時都在缺東西,什麼東西都可以缺,網路的應用、發展感覺又更進一步,究竟這波熱錢可以持續多久?又有哪些產業值得投資?建議在較於動盪的市場下,還是以「基本面」為主,價值投資、減少投機行為。

 

本文為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 / 撰文者:xuan / 更新:2022.04.22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如果我們的課程對您有幫助,歡迎您與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