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識完「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後,你一定會開始思考究竟哪個方式最好?這 2 個投資方式差在哪?
本文目錄:
1974 年由約翰柏格(John Bogle)成立了 Vanguard Group 基金公司(目前仍是知名的基金公司)並主打一種「指數型」商品,當時市場上的投資手法多事,把錢交給經理人處裡並期待獲利。
當時柏格認為,經理人也是人,也可能有判斷錯誤的時候,與其貪圖高報酬,我們要相信總體的經濟會穩定成長,買下「所有」公司是一種更明確的選擇。這樣一來,至少可以賺到整體的經濟成長率。
這個觀點拿到現在來看也十分合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理財腦」又股市中有許多產業,我們常聽到「不要投資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在不熟悉的情況下,是很有可能出錯的。所以選擇「買下所有公司」是一種合理的決定。
從一些數據上可以佐證約翰伯格的理論,以台股為例:(以下數據來自台灣指數公司)
以加權指數與近年來較夯的題材來做比較,可以發現加權指數的年化報酬(延伸閱讀:什麼是年化報酬)還是最高,除了永續指物外,其他指數如果抱長期,感覺是相對比較不穩定的。(編按:編輯當下為 2022 年 4 月底,台股處於盤整趨勢,法人多超賣,股市下跌、疫情復甦,所以近 1 個月報酬中,只有「生技」成正)
說了這麼多,感覺好像都在說「被動投資」的有多好,事實上「被動投資」之所以會被視為是一種最簡單、最適合新手的投資方式,是因為購買被動投資標得要判斷的項目較少,不像主動投資,要觀察「財報、買入時間點、法人動作、股價、歷史走勢…等」其實都是你要考慮的內容,所以相比起來比較不適合投資小白。
但 CMoney 理財寶中也有許多厲害的主動投資人可以參考,像是擁有自己的交易團隊的「愛德恩」、靠 20 周均線操作的「林恩如」、以小搏大的權證大師「權證小哥」、靠當沖實現存股財富自由的「順流小畢」、自己寫程式主動選股的「算利教官」…,這些人都是下了很多功夫才成功的。
所以要說主動投資好?還是被動投資好?關於投資這件事選擇你最舒服、最願意去投入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本文為CMoney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 / 更新:2022.04.21;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