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價差比」是什麼嗎?操作權證一定要知道價差比,他不但關係到你的交易成本,也能看出券商卡了多少油水!
本文目錄:
如果我們去銀樓買黃金,現場用 4,730 元跟銀樓買了黃金,在立刻賣回銀樓老闆,他會用 4,230 元把黃金買回來,在這個一買一賣的過程中,就莫名的損失了 500 元,這就是「價差」。
價差 = 委賣價與委買價中間的差額,價差比 = 買賣價的差異占總金額的比例
無論購買股票、權證,中間都存在著價差。以台新金永豐 13 購 01 (043434)為例:
紅框中委買價與委賣價間0.01元差距,就是付給券商的交易成本,如果你用 0.23 元買進這檔權證,就會損失 0.23 - 0.22 = 0.01 元的價差。
綠框中裡的台新金元富 13 購 01(045344),買價 0.25 賣價是 0.26,中間的價差也是 0.01 元。兩個看起來都是損失了 0.01 元的成本,但其實損失的成本卻是不一樣的。
我們要以「價差比 =(委賣價-委買價)/ 委賣價」來衡量,如果以價差比的角度來看
可以看出,兩檔的價差都是0.01元,價差比卻不一樣
價差比值,這個值越小越好,因此通常愈便宜的權證,存在愈高的價差比較昂貴的權證,價差比反而較低。
因為價差對發行券商來說,是獲利的來源之一,但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是一買一賣之間,損失掉的成本,投資權證多年的權證小哥常說,價差部分應該要列入你的「交易成本」一起算,畢竟最後的報酬率才是真正拿進口袋的獲利,大家千萬不可以忽略!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首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 / 更新:2021.02.19;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