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好才是王道

LV.11
  • 發文 103
  • 粉絲
  • 追蹤
發文者頭像
發文者徽章

湊熱鬧達人

Lv.11
10月22日 09:15
雷軍又賭對了,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大爆發 | 科技 | 鉅亨號 | Anue鉅亨
雷軍又賭對了,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大爆發 | 科技 | 鉅亨號 | Anue鉅亨
如果誰認為雷軍只會行銷,那麼他一定會輸得很慘。1. 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劇變網際網路上曾有句話叫“如果你的認知跟不上你的財富,那麼你的錢最終會流進雷軍的口袋”,但實際上,這句話放在今天來說應該是“如果你的財富跟不上雷軍的認知,那麼你的錢別想流進雷軍的口袋”。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發佈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達406.5萬台,同比增長64.2%。這意味著智能眼鏡正從極客的小眾玩具,走向大眾消費市場。更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廠商在這場全球競賽中表現突出,上半年出貨量突破100萬台,同比增長64.2%,佔據全球26.6%的市場份額。幾乎與全球市場增速同步,中國力量正在崛起。IDC預測,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將突破4000萬台,其中中國市場份額將穩步提升,預計五年複合增長率(2024-2029)將達到55.6%,增速位居全球首位。智能眼鏡已成為科技行業的新風口。市場研究機構的資料顯示,中國AI/AR眼鏡出貨量有望在2025年達到90萬台,三年內產業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在此之前,各大科技企業紛紛入場,幾乎所有的相關企業都在今年發佈了智能眼鏡計畫。小米的入局,更是為市場添了一把火。2025年6月,小米在“人車家全生態發佈會”上正式推出了首款AI眼鏡,官方將其定義為“面向下一代的個人智能裝置”。圖源:微博小米可穿戴部門負責人李創奇透露,從2024年清明節前後雷軍拍板正式立項,到2025年6月產品上市,小米AI眼鏡的開發僅用了約一年時間。據他所說,儘管開發周期短,但小米幾乎選擇了最貴的元器件,雖然1999元的價格有毛利,但對於整體投入來說,依然是虧本的。小米看重的顯然是戰略佈局。李創奇認為,眼鏡在全球本身就是一個兆規模的市場,智能眼鏡會遠大於這個規模。在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戰略中,AI眼鏡可以與手機、汽車共同構成小米生態的三大核心終端。京東資料顯示,今年618期間,AI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7倍、AR眼鏡使用者數同比增長70%。智能眼鏡的搜尋熱度也大幅提升,淘寶天貓平台上,Rokid品牌詞熱度同比增長380%,智能AR眼鏡品類詞搜尋同比增長78%。圖源:小紅書技術的進步是市場爆發的另一推動力。新一代AI眼鏡形態已經可以達到40g左右,與普通眼鏡無異。而大模型的引入使其可以理解更多複雜的語境,加上多模態融合,可以完成更多複雜操作。據洛圖資料顯示,預計2025年智能眼鏡市場中AI功能的滲透率將超過60%,智能眼鏡正成為AI普及的新載體。2. 中國明星品牌百花齊放在中國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中,本土品牌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2025年上半年,中國以35.5%的市場份額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中國供應鏈在光學模組、感測器到整機組裝等環節的全鏈條優勢,為品牌出海提供有力支撐。目前,中國廠商正通過深化本地化合作、佈局多元化管道等方式,在鞏固本土市場的同時,加速拓展北美、歐洲、東南亞等海外市場。雷鳥創新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中國市場中佔有率達到50%,線上銷量位居第一。同樣在今天,雷鳥創新宣佈其智能眼鏡新品RayNeo Air 4將於本月23日發佈,宣稱是全球首款支援HDR的觀影眼鏡,率先支援影院級10.7億色。雷鳥還與Bang & Olufsen合作,由B&O為RayNeo Air 4提供專業音訊調校能力,顯示了中國品牌與國際高端音響廠商的合作姿態。圖源:微博Rokid則選擇了另一條路徑。2025年6月,Rokid與藍思科技聯合開發的AI+AR眼鏡Rokid Glasses在藍思科技湘潭基地正式下產線,這是全球首款實現規模化量產的消費級AI+AR眼鏡。Rokid Glasses整機僅重約49克,外觀接近普通眼鏡,擁有AR顯示功能,並接入了通義千問、豆包、智譜清言、DeepSeek等多種大模型。目前,Rokid已獲得全球25萬副預售訂單。魅族也不甘落後,於2025年9月發佈了全新的AI拍攝眼鏡StarV Snap。這款眼鏡採用輕量化設計,整機重量僅39克,經過50項人體工程學改進,有效分散重量,實現佩戴平衡,避免了傳統智能眼鏡常見的笨重與壓迫感。圖源:微博在細分市場領域,中國廠商更是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2025年上半年,全球ER眼鏡(Extended Reality)市場出貨增長率回升至95.2%的高位水平。其中雙目全彩眼鏡,中國廠商以超過97%的出貨份額主導全球,頭部企業如Xreal、雷鳥、Viture加速拓展歐美市場,實現規模快速擴張。非雙目全彩眼鏡,中國廠商逸文科技、影目科技與魅族共同佔據65%以上市場份額。中國智能眼鏡品牌正憑藉技術優勢和市場洞察,在全球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3. 真風口假風口?儘管市場資料亮眼,但智能眼鏡行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行業機構統計顯示,京東、天貓等平台AI眼鏡退貨率約為30%,抖音平台更是高達40%-50%。高退貨率的背後,“功能實用性不足”是消費者反饋的核心問題。一位消費者在使用小米AI眼鏡5天後選擇退貨,他坦言:“只有攝影機而無鏡片顯示的小米眼鏡,更像‘耳機+相機’的簡單組合,實際場景體驗未達預期。”在導航時,因缺乏視覺顯示,僅靠語音播報難以在多岔路口精準辨路,最終仍需掏出手機查看地圖。隱私擔憂也是消費者關切的問題。一位科技博主在測試中發現,僅用一隻馬克筆塗抹,就能成功遮擋住小米AI眼鏡的拍攝提示燈,從外觀上很難分辨提示燈是否亮起。在開啟拍攝功能後,周圍人幾乎無法察覺眼鏡正處於錄製狀態,這引發了嚴重的隱私擔憂。圖源:抖音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已成硬傷。“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廠商,能打通AI眼鏡從材料、光學、硬體、軟體、系統到演算法等全部環節。”谷東智能董事長崔海濤點出了行業現狀。從市場反饋來看,帶屏AR眼鏡反而佔了市場主導位置。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消費級AI/AR眼鏡市場銷量同比增長45%,其中帶屏AR眼鏡佔據市場80%的份額,無屏AI眼鏡則僅佔比20%。這表明使用者對眼鏡的需求是——顯示遠遠大於AI。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AI眼鏡缺乏真正的“殺手級應用”。目前的大多數功能,如翻譯、導航、拍照等,手機都能更好地完成。AI眼鏡試圖集“耳機+相機+資訊助手”於一身,但在每個單點功能上,都無法提供超越成熟裝置的體驗。某科技博主在體驗了AI眼鏡的識圖功能後描述:需要先拍照問AI,幾秒到十幾秒等待後,眼鏡才能反饋結果。這種體驗,跟廠商宣傳的“有問題隨時問AI”大相逕庭。但在B端市場,AI眼鏡正展現出更大的潛力。杭州街頭,交警戴著Rokid AI眼鏡5秒鎖定違章車輛,執法視訊從地方媒體發酵至央視等全國媒體。圖源:抖音這打開了AR眼鏡在B端/G端的應用空間,如執法、作業等場景。因此,市場細分可能是破局之道。研究機構指出,智能眼鏡正通過細分市場定位策略,在特定應用場景中挑戰平板電腦、可攜式顯示器、智慧型手機和運動相機等傳統裝置。2025年上半年資料顯示,音訊眼鏡、拍攝眼鏡、分體式AR眼鏡和一體式AR眼鏡這四類細分產品在中國線上零售市場的佔比分別為42.3%、12.4%、41.1%和4.2%。不同的產品路線決定了各自的核心應用場景和競爭目標。從長遠來看,AI眼鏡行業需要回歸理性,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節奏。業內人士推測,未來三年,或許將形成三類優勢企業:大模型持有者、硬體生態整合商以及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商。對於行業來說,隨著跨界玩家持續湧入,產業將加速從“功能競爭”轉向“生態戰爭”。現在最重要的是重新思考AI眼鏡的定位——它不一定是手機的替代品,而可能是一種新的裝置類型,作為手機的延伸,在特定場景下提供特定價值。走在科技前沿的巨頭們已經嗅到了機會。雷軍帶領小米率先卡位,阿里緊隨其後推出夸克AI眼鏡,試圖將整個生態“戴到使用者臉上”。下一個十年,我們佩戴的或許不再是簡單的近視鏡或太陽鏡,而是連線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智能入口。 (科技頭版)
雷軍又賭對了,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大爆發 | 科技 | 鉅亨號 | Anue鉅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