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種不專業的說話習慣!小心一犯錯,讓別人瞧不起你!

天下雜誌出版

天下雜誌出版

  • 2017-05-08 16:12
  • 更新:2018-08-27 17:53

10 種不專業的說話習慣!小心一犯錯,讓別人瞧不起你!

(圖/shutterstock)

}

 

作者: 芭芭拉.派崔特, 蘇珊.瑪姬

 

對那些新進入有禮又有力、正面迎擊世界的人來說,

使用自我貶損語言是一個大問題。

有自我貶損意味的字句,會削弱正向氣勢,

也會破壞你想表現有力的企圖。

如果連你都瞧不起自己說的話,

別人會更容易如此看待你的話。

研討會上有參與者問問題或是發表意見的時候,

我會悄悄記下他們使用自我貶損語言的次數。

我停下記錄時的數目是二十,

而那還只是在第一節休息時間前的數字。

 

如果你也是會使用自我貶損語言的人,

你要趕緊打破這個壞習慣,否則,

你永遠無法在正面迎擊情境中,

真正暢快地駕馭局勢。

下面即是自我貶損語言的問題所在,必須留心注意。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帶有不確定性的字句詞彙

我想、我希望、或許、一點、小小的、可能

——這些都是自我貶損語言。

我在研討會中用下面這句話當作例子:

「我希望這場研討會或許還可以給你一點點有價值的

資訊。」

這是什麼意思

啊? 我要相信,還是不要相信?

這到底是不是有價值的資訊? 我當然要相信!

下面是一個沒有使用自我貶損語言、比較好的說法:

「我相信你們都認為這些資訊很有價值。」

 

有一位看起來很精明、位居高層的參加者告訴我說:

「我不知道我這樣說對不對,

不過這就是我自己的一點看法……」

但是你這樣說,讓我也不知道對不對了。

我還聽過有一名業務代表對潛在顧客說:

「那麼我想我會去做的。」那你到底會不會去做?

他也會說:「我希望你可以看一下整個方案。」

我也希望可以,但我不要!

 

現在來比較一下包含自我貶損語言的句子

和修改過後的句子。

 

自我貶損語言的負面影響

有一名業務人員想要賣給我智慧型手機。他這樣說:

「這個相機功能還算有點方便,

應該是可以拍得比較好。」

我心裡想:「到底是方不方便?

真的可以讓我拍出比較好的照片嗎?」

 

像這樣對自己講出的話都無法

確定的人,我可不想聽他的建議。

 

「我想」和「我知道」

過度使用「我想」,

其實也帶有自我貶損意味與不確定性。

如果你確實知道某件事時,千萬別說:「我想…..」

我兒子有一次問我他可不可以到朋友家玩。

我回答他說:「我想可以吧。」

他回我說:「媽,你到底是只想,還是說我可以?」

我又回答說:「我說你可以。」

那我剛剛為什麼不直接說可以呢?

現在我知道了。「對不起,我無法道歉。」

 

 

我們常常沒事就說:

「對不起。」

有一位藥廠業務代表對醫師說:

「對不起,今天打擾到你。我看你很忙。」

 

她沒注意到自己說了這樣的話,

直到醫師問她為什麼覺得打擾了他,才恍然大悟。

他還說:「你沒有什麼值得說的事要告訴我嗎?」

她也覺得奇怪,為什麼自己去拜訪這位醫師,

卻都沒有花時間好好和他談話。

 

除非符合下列條件

否則別隨便說:「對不起。」

• 真心想向人道歉。

• 某件事發生,

而這件事需要承擔道歉的責任在於你。

比方你潑水潑到別人,或是絆倒別人,

當然應該道歉。

 

含自我貶損意味的

正面迎擊開場白

不要用道歉或是優柔寡斷的字句,

來當做正面迎擊時的開場白。我鼓勵大家要有禮,

但是有禮不代表要貶低自己的問題點或是要求。

如果正面迎擊時,第一句就先說出:

「我痛恨要說出這件事,我真的很不想說這件事。」

對方可能會想:「那你幹嘛說?」

表7-2 是不夠果斷的正面迎擊開場白範例。

果斷的開場白,卻配上優柔寡斷的結尾

沒人想讓正面迎擊的結尾有氣無力。

但我卻一而再,再而三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原本是一個再有禮又有力不過的句子,

結果被句尾一句「我不知道」、

「嗯,你覺得如何呢?」破壞殆盡。

這種游移不定的語氣,

會大大削弱句子的力量。

 

 

「我不知道。」

但你根本是知道的!

女性慣於使用這種自我攻擊、自我貶損的語言。

黛博拉針對我們正在討論的議題,

流暢地表達她的看法。她很清楚她所表達的內容,

但就在她結束之前,她稍做停頓,然後接著說:

「嗯︙︙不知道耶……」她根本是知道的!

因為她所說的都是有根據的,而且很有道理。

我後來告訴她說,她最後說了這句話。

她當時渾然不覺,

非常驚訝自己說了我在女性醫師團體聚會中演講,

提到女性這種自我貶損的傾向時,

一位醫療經驗豐富的醫師告訴我說,

她沒有用「我不知道」這一句,

但她也會在句尾加一些贅語。

她說她在指導實習醫師時,解釋了一個複雜的步驟,

然後在結束前說:「天啊,我居然懂那些東西!」

那些實習生可能會想:「你是帶領的人,

希望你懂得夠多再來教我們。」

雖然她的學識、經驗豐沛,但當她如此說時,

等於是告訴實習生說:

「我不相信我自己講的意見或知識。」

為什麼女性特別會有這種習慣呢?

應該有很多原因,其中和性別角色有很大關係。

但儘管如此,請試著不要

讓這些因素影響到我們。

先確認自己有沒有這種習慣。

如果有使用這種自我貶損的語言,就要戒除它。

 

 

 

咒罵語言詞彙

我接受一家公司邀請,指導他們的資深協理。

這名協理在週會上會口出惡言。

公司行政助理知道在四十五分鐘長的會議中,

不要轉接電話進去,

不然大家都會聽到協理破口大罵的聲音。

 

詛咒人或是用髒話罵人,

不論在職場上或是生活中各種場合,

都不是適當的行為。然而很多人還是會這樣做。

煩悶悲觀時,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比較好,

所以就脫口說出最方便、最快速、容易說、容易懂,

心中想到的第一個字。

這就是我們會使用攻擊性語言詞彙的一般狀況。

一旦罵出嘴,對方的臉沒地方擺,自己也沒面子。

我不是完美的人,但相信我,

我知道咒罵人對你的專業、個人形象

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有人沒辦法晉升,有人被炒魷魚,

就是因為在工作上口出惡言。

我在生活中還沒碰過

喜歡被咒罵的人。你喜歡嗎?

 

本文摘自《正面迎擊的力量》

作者: 芭芭拉.派崔特, 蘇珊.瑪姬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

↓↓按個讚,與您一起「閱讀」更多好文章↓↓

天下雜誌出版

天下雜誌出版

天下雜誌出版

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