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滿手,害你成「窮忙族」?想過好日子...70年次小資族必知的「低保費高保障」法則!

怪老子

怪老子

  • 2017-04-06 10:39
  • 更新:2018-07-17 09:32

保險滿手,害你成「窮忙族」?想過好日子...70年次小資族必知的「低保費高保障」法則!

(圖/shutterstock)

 

 

保險保越多越好?

許多人對保險的認知是保障愈多愈好,

所以終身壽險才會那麼暢銷,然而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

保障只要足夠就可以,並不是愈多愈好。

例如保障的需求為 500 萬元,那麼投保 1,000 萬不是更好嗎?

保險並不是這樣看的,保障指的是被保險人身故後,

受益人(遺屬)可領取的保險金。

過多的保險意味著得多繳保費,導致壓縮目前的生活品質,

來換取遺屬在自己身後過更好的生活。

所以保障只有在需要時才保險,否則就該將保費省下來,

用來提升生活品質或創造更高獲利。

那又要如何檢驗自己有那些保險需求呢?

一個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只保所擔心的事情。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保險夠用較好,

別損及目前生活品質

例如擔心萬一不幸落在自己身上,

未來小孩的生活及教育費用要如何,

那就投保壽險直到小孩長大獨立生活為止,

這樣的擔心就可透過保險來化解。

或者擔心萬一生重病或意外住院,除了健保給付之外,

還得多花一筆不小金額。

那麼投保醫療住院險,

也可以解除擔心。

特別注意保險期間必須涵蓋終身,

因為年紀愈大住院機會更多。

人生中就是有許多的擔心,

所以才需要各種保險,而保障只要足夠就好,

過多的保障反而會損及目前的生活品質。

 

保險是種互助行為

依人生階段挑適合保險

保險其實是人類的互助行為,在一群被保險人中,

透過幸運的存活者所繳的保費,來支助發生不幸的一群。

理賠金雖然是透過保險公司支付,

但來源卻是從所有要保人繳納的保費集資而來。

保險公司扮演的角色,不過是招攬、收款及理賠的管理者。

也因為保險公司的介入,才能將需要保險的人組織起來,

達成互助的行為。

而保險公司是私人機構,需要生存及獲利,

所以保費必須外加保險公司的營運費用及獲利,又稱為附加保險費。

 

 

中年人投保定期壽險即可

一般說來,當小孩年幼或者家中有年邁父母,

經濟主要來源者就需要保險,

但是當小孩長大成人或者父母去世之後,

這些風險就消失了,所以保障的需求只有一段期間而已。

 只要投保 20 年或 30 年的定期壽險就足夠。

以 30 歲的女生而言, 20 年期定期壽險,

100 萬的保額每年只要繳交 1,410 元的保費。

同樣歲數的女生,100 萬保額終身壽險,繳費 20 年,

每年保費高達 2 萬 9,997 元。

 

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的保費差距大

投保之前要慎思

同樣都是 100 萬保障,繳費也都是 20 年,

一個是只有保障 30~50 歲的定期壽險,

另一個是保障 30 歲至身故的終身壽險,

兩者的保費卻差了將近 20 倍。

究其原因,主要是 20 年的定期壽險,

只有 50 歲以內死亡人數會得到理賠,

大多數超過 50 歲的存活者,

所繳的保費被用來支助 30~50 歲 死亡的人,所以保費才低廉。

而終身壽險的保費為何那麼高,

主要就是每一個投保者都可以獲得理賠,

所繳的保險費早晚一定可以拿回來,

沒有多餘的保費可以挪出來支助不幸者,

群體互助的功能消失,保費自然就變貴了。

 

 

退休後,你需要的是醫療險、

長照險和退休金

想想看, 50 歲了,孩子都大了,

哪裡還需要壽險?所需要的是醫療險、

長期照顧險、以及足夠的退休養老金。

雖說到了退休年齡,終身壽險也可以解約當成退休金,

只是投資報酬率通常只有一點點,

還不如把多繳的保費自己投資,創造出更充足的退休金。

簡單說,需要保障的部位非保險公司莫屬,

而投資理財的部位則靠自己就好。

當年輕時需要保障,年紀大時需要退休金,

聰明的保險人不會投保昂貴的終身壽險,

轉而投保 20 或 30 年的定期壽險,

將節省下來的保險費自行投資,

除了擁有高額保障外,也可以創造更多的退休金。

 

選擇正確險種

用低保費獲得足夠保障

常聽人家說意外險的保費很便宜,

所以一定要保意外險。

然而意外險之所以便宜,

是因為只有意外所造成的身故才會理賠,

例如發生車禍、電梯墜樓等死亡事故等,

因為疾病所造成的身故就不會理賠喔。

同樣的保額,意外險的保費當然會比壽險較少,

並不是意外險的保費較便宜,

而是因為意外險涵蓋的保障較少的原因。

 

">)

 

 

定期壽險和意外險的保費差異不大

但前者的保障範圍較廣

有人認為年輕人疾病死亡的機會很小,

大多因為意外而死亡,所以只要投保意外險就好了。

但是如果真的只投保意外險,

萬一疾病身亡就無法得到理賠,遺族的生活將會陷入困境。

還有人因為壽險比較貴就保了少一點,

而意外險比較便宜,就保了多一點,這樣的觀點也不正確。

例如保障需求為 500 萬,如果壽險只保 100 萬、

意外險保了 500 萬。

萬一不幸發生疾病身亡,

就只有 100 萬的理賠金,保障缺額 400 萬元。

正確的方式是投保定期壽險 500 萬,意外險就不必了,

因為意外死亡定期壽險也會理賠。

其實年輕人因疾病身亡的機率很低,代表保費也只有一點點,

所以定期壽險的保費只比意外險的保費多一些而已。

意外險以及定期壽險的保費不會相差太多,

只有終身壽險的保費會很高。

 

低保費就能有足夠保障,

還能把不必要的保費拿來投資。

 

CMoney推出免費APP

> 【保險對夠好】

只幫你找對保險!

我們不是保險業務員、也和任何保險公司無關。

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媒合平台,

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

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立刻掃描 QR code!

【IOS 系統】

 

 

【Android 系統】

 

追蹤FB粉絲團

即時學習更多保險小技巧!

 

本文由 怪老子理財 授權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怪老子

怪老子

40歲開始走入股市專心理財,現在擔任奇摩理財專欄作家、社區大學講師 要帶領大家脫離苦海邁向財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