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企業》對公司的滿意程度「全球最高」!海尼根員工:「這裡的業務,領的是別人主任的薪水!」

《30》雜誌

《30》雜誌

  • 2016-10-26 17:16
  • 更新:2018-07-17 09:18

最幸福企業》對公司的滿意程度「全球最高」!海尼根員工:「這裡的業務,領的是別人主任的薪水!」

(圖/shutterstock)

 

【文/徐仁全】

 

海尼根台灣分公司員工

對公司滿意度達到93分,

竟是全球海尼根最高的。

為什麼?

除了海尼根在台灣根深柢固的品牌價值外,

更重要的是進到海尼根工作的員工,

心中就是愛海尼根,

不想讓海尼根賣輸其他的進口品牌。

幸福企業哪裡找?
海尼根員工,血液也是綠色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記者問海尼根的櫃台員工:

「你在這裡工作快樂嗎?」

員工回答:

「我不知道耶!才來一星期。

但感覺同事臉上的表情都很幸福。」

有一家公司,

找了外部的世界知名顧問公司做員工滿意度調查。

2015年,

台灣員工對自己公司的

滿意度竟達到93分(滿分為100分)。

拿前一年來比較,還提升了4分之多。

更難得的是,台灣員工

對自家公司的滿意程度是全球最高的,

高出平均值10分以上,

這家公司就是海尼根台灣分公司。

為了一探究竟,找出原因,

我們決定深入海尼根台灣分公司,

去了解為什麼

員工滿意度會是全球海尼根中最高的?

 

■ 管道暢通

向總經理 打小報告也沒關係

從別的酒商被挖角到海尼根、

今年工作邁入第10年的

蕭裕鴻說了一個故事。

他早先進到這公司,

負責通路業務,

也就是中餐廳為主的客戶。

通常一天開車會從淡水出發、繞到北海岸,

再從基隆回台北市,

行駛公里數往往破百,

而當時的補貼油費

每月只有4000元,

「根本不夠」。

2年多前,蕭裕鴻第一次見到

剛到海尼根上任的人資總監葉長青。

他利用一起搭車

前往宜蘭參加活動的路上,

向人資總監反映此事。

人資總監葉長青

從外商藥廠過來海尼根,

沒想到就接到員工的客訴,

顯然事態嚴重。

 

他當下回應:會研究,找出對策。

過沒多久,有一次,

蕭裕鴻帶著剛到台灣就職的

總經理Michael去視察夜市餐飲現況,

他又再提了一次,

直接向總經理反映油資不足的情形。

結果,今年開始,

公司「大大地」提高了油資補貼,

「現在非常夠」,他說。

這雖是小事,但過去10多年沒有改。

這次公司真的聽進去了,

今年馬上做出令員工滿意的改善,

讓他欣慰。

 

 

■ 一人工作

建構了全家人的幸福

蕭裕鴻再說了一個

為何在海尼根工作可以感到幸福的原因。

專科畢業後他去電視台上班,

穿西裝打領帶,很是氣派,

也覺得人生前途無量。

後來媒體界景氣開始下滑,

福利縮減,他看局勢不對,

順勢轉行到酒商,

成了一位「賣酒郎」。

幾年前開大學同學會時,

同學聽他在賣酒,

還常要去餐廳搬酒上冰櫃搶好櫃位,

大家都用同情的眼光看他,

勸他要不要再轉回去媒體界,

至少不用賺辛苦錢。

風水輪流轉,

同學們在臉書上看他常出國,

薪水好像也不錯,

竟開始羨慕他。

還有人私底下詢問是否海尼根有缺,

希望能當他的同事。

蕭裕鴻感性的說,

「海尼根不只給了我一份工作,

還養活我全家三口」。

 

他太太專職家管,一位小孩讀小學。

靠他一份薪水,

可以在大台北過著無慮的生活,

家人還納入公司團保裡,真的很貼心。

他無意中也透露海尼根的薪資水準,

「這裡的業務領的

是別人主任的薪水,

主任更可領到別人經理的薪水了」。

追問同業的薪水,

他說一般行情,業務加獎金、津貼,

約在4.5-5萬元間。

「那海尼根好很多?」

記者問,他點頭:「當然」。

 

 

■ 創意無限

好點子公司全力支持

除了下意能上達,

薪資水準優於同業,

海尼根還有什麼好?

記者繼續追問?

蕭裕鴻不假思索

說了一個特色──開放。

他說,對於業務來說,

其他酒商常是被動式的配合,

或照著原有的經銷及通路去鋪貨賣產品。

但海尼根很鼓勵同仁有創新的想法,

不僅在行銷上,

也在業務上鼓勵創新。

 

他有一天發現台灣的廟會很興盛,

辦桌吃喝也不少,

海尼根就是沒做過這種生意。

有沒有可能海尼根也去做廟會生意?

他突發奇想。

結果公司主管全力支持他,

甚至給經費資源。

蕭裕鴻很興奮的去找廟公聊天,建立交情。

最後經過管理委員會同意,

採用海尼根。

「在廟前面喝著海尼根,酷吧!」他說。

 

類似的創新還包括在行銷部門的活動創意上,

海尼根品牌經理張筱琳提到,

海尼根的文化有Fun及Cool兩大元素,

就是要消費者體會到喝海尼根,

可以帶來歡樂及酷炫的感覺,

「不光是喝飲料的暢快感。」她說。

前年,她主動爭取,

將荷蘭總公司的Pop-up City Lounge

開放型酒吧貨櫃運來台灣,

以帶給台灣消費者更強的體驗。

別小看這一舉動,

貨櫃運來台灣是很浩大的工程,

考量船期及天候等,都是關鍵。

不過主管聽了她的建議,全力支援,

花了一整年時間籌備,

終於在去年10月在華山文創草坪上,

看到亞洲唯一停駐、酷炫的Lounge Bar在台現身。

 

 

■ 愛海尼根到心裡

熱情自然湧現

採訪末了,記者到辦公室走走,

隨處都可看到海尼根的大型輸出在牆面,

甚至天花板上,

就是一整個圍繞在海尼根的世界裡。

葉長青打趣地說,

這樣的裝潢不只是

讓員工能感受到公司文化及精神,

更有很大的原因是

員工本來就很喜歡海尼根,

甚至從小就蒐集海尼根的產品及贈品,

長大後就一心一意要來海尼根上班。

 

蕭裕鴻就說,

自己在別家酒商工作時,

對海尼根贈品感到酷又炫,

「怎麼可以送得這麼好!」

當他來到公司上班後才發現,

原來是有一批海尼根的粉絲就在公司裡,

這群員工就是一定要海尼根成為premium(獨特的),

一定要達到優越的價值,才罷休。

有一句流傳的話說:

員工可能血液裡,也是綠色的。

間接說明海尼根員工對公司的認同度。

 

 

》》更多內容請參考最新一期雜誌

《30雜誌 6月號/2016 第142期》

 

 

 

還看不夠>>更多30雜誌本期內容在此 

 

本文由 30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Piper)

 

《30》雜誌

《30》雜誌

《30》的新雜誌給年輕一代, 提供工作、就業、投資、學習、教養、 生活、家庭、奉獻、健康等方面的資訊與分析。 以「五新」的抱負來獻給年輕一代: 新觀念、新態度、新視野、新知識、以及新做法。

《30》的新雜誌給年輕一代, 提供工作、就業、投資、學習、教養、 生活、家庭、奉獻、健康等方面的資訊與分析。 以「五新」的抱負來獻給年輕一代: 新觀念、新態度、新視野、新知識、以及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