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辛苦耕耘為何沒收穫?
你辛苦工作好幾年,
卻仍然只是個小職員嗎?
你轉換好多跑道
卻始終得不到公司重視嗎?
你認為你付出了很多努力,
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嗎?
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
對於這個問題,
30、40、50 歲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這一個問題,算是老生常談了。
辛苦耕耘卻沒收穫,原因只有底下幾種:
一、你沒弄對方法。
二、你沒耕耘對地方。
三、你等得不夠久。
我認為一個職場人士,
30 歲以前是在學習找對工作方法,
40 歲以前是學會耕耘對地方,
50 歲以前則是在體會等待的耐心。
我不知道您目前幾歲,
我只能根據我自己的人生經驗
去分享職場工作心得。
30 歲前的年輕人,
工作方法很重要
技能、溝通、協調、自我管理
我知道現在年輕人比較晚熟,
但不管你多晚熟,
到了 35 歲還沒把你工作領域
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和手法給弄清楚,
我想,
你下半生註定要很辛苦。
因為工作方法很重要,
除了專業領域的專業技能外,
還包括溝通、協調、
自我管理和制定計劃
等基本的職場能力,
都應該是 30 歲前後就要弄懂的事情
(你也可以稱這些能力為社會化所必備的基礎能力)。
如果你 30 歲前
就能把這些工作方法都弄純熟,
我想,
你在你的產業領域基本上
已經不容易丟掉飯碗了。
甚至,還可能少年早發,
成為出類拔萃的一員。
所以,如果你年紀超過 30
卻仍感嘆工作時運不濟,
不受老闆倚重的話,
極可能是你的工作要領沒抓到。
這得要檢討自己,
不能老是怪大環境。
大環境不好,
只能強迫自己要更強,
不能怪環境把你打弱。
40 歲要學會思考企業前景
如不佳,請勇敢跳槽
接下來,40 歲前後你雖然保有不錯的工作,
但卻籍籍無名,
只是工作領域中一個乖乖牌、
小卡的員工或小主管。
這時,你眼看著別人已經
飛黃騰達幹上一個高薪或高職了,
很可能就輕易地怨嘆
自己辛苦耕耘卻沒收穫了。
但可先別這樣自怨自艾,
想成為一個成功人士,
你 40 歲前必須學會思考的
一個關鍵問題是:
"我在這一個產業或這一家公司
再待上 10 年,
能發展到什麼位置呢?"
如果深思熟慮,
發現前景展望不明,
但你卻沒有跳槽或良禽擇木別棲的勇氣,
那麼,與產業或公司共沉淪時
就請千萬別怪時運不濟囉!
時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40 歲前你都學不會去研判產業前景,
那....
我覺得你就有極大的可能性在
土壤酸化、貧瘠化的土地上耕耘,
這時,
要期待事半功倍地取得飛黃騰達的成果,
恐怕機率會低上很多。
反之,如果深謀遠慮,
不但一身武藝在身,
還懂得到對的地方獻藝,
當然就有比較高的機率
因緣際會地讓時勢造你為英雄。
這些都有了,就只剩下耐心等待
大器晚成也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你年過 40,
知道用對方法工作,
也知道選對地方待著,
但卻依然深感辛苦耕耘卻了無收穫時,
我勸你再等等,
因為有時候穀子豐收的時機沒到,
你就只能垂著頭,
低調地等待時機成熟。
時機,
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
有時你明明很努力了,
但成果就是不如預期,
許多人都告誡你該停損了,
但你根據你的職場經驗和研判力,
知道事必可為,
且你也無斷炊之虞時,
那麼,耐心再等一下,
也許成果明天就會浮現。
這就跟鑽井一樣,
鑽得很深很深了,
卻依舊無水,
不是你用錯了方法,
就是鑽錯了地方。
但如果你已是鑽井老手,
就請不要棄井而去,
也許再鑿十公分,
泉水就要噴湧而出了,
你何必此時因失去耐心而放棄呢?
40 歲以後,學會如何經營生活
在對的地方、用對的方法
再簡單一點來說,
40 歲以前的你可能是在學習如何過生活,
但 40 歲以後你必須學會經營生活。
關於經營,
時間是很重要的。
這跟養小孩一樣,
你不可能期待一個小孩 3、5 歲
就能活出大人的模樣,
有時,
一經營就得花上十幾年的青春歲月。
如果你在對的地方、
用對的方法去經營你的人生(或事業),
耐心地耕耘是很重要的。
但如果用錯方法或用錯地方呢?
等待當然一點都不值得了!
一種問題有多種答案
找到最適合你的那個
我要說的是,
一種問題有多種答案。
不同的人、不同的年紀,
答案大不相同。
我寫文章,
很討厭寫標準答案,
卻很樂於分享基本準則。
如果你辛苦工作卻苦無收穫,
根據我所分享的成功準則,
你可以自行研判你到底該怎麼修正和抉擇進退。
如果方法對,
選擇也正確,堅持下去,
就會是義無反顧的唯一答案。
人生是你的,
當你有一天能體會到等待和收割的滋味,
基本上你就經營出你人生獨特的味道來了!
以上為近日的一點人生體悟,試與好友分享。
by 王志鈞 外星來的職場達人
用對方法、用對地方,
辛勤耕耘,一定能等到你的收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