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專家為什麼要教你賺錢?

投資專家為什麼要教你賺錢?

投資專家為什麼要教你賺錢? 4/18/2010 3:42:47 PM (原文網路發表時間)

這種文章說真的很不容易寫,會用這樣一個題目是想用一句話把它概括,因為還可以細分出很多子題。

而且這個題目很大,如要依學院那套模式,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寫十本書都沒問題。

但又因為這幾乎是所有投資人都會有的疑問,我試著用最簡單最精準的語言來說明。

一、投資專家真的都很厲害嗎?

當然不見得,因為會隱惡揚善、賣弄虛實,說的到做不到。

投資專家的定義如果以常出現在媒體(或被媒體吹捧追逐)與出過書那幾位而定,

有一個原則是不會錯的,就是媒體曝光率越高就越不厲害。

二、投資專家真的有因此賺到錢嗎?

要問他才知道,他也不一定會告訴你,告訴你也不一定是真的。

三、既然那麼好賺,為什麼不自己賺而要告訴你?

以明牌、個股、趨勢而言:

1.要出貨(如分析師、主力)

2.是真的〔利多〕,但是自己大嘴巴守不住秘密,也以此顯示自己的厲害。

3.先引誘你,讓你吃點甜頭之後,再把你吃得死死的。〔倒貨給你〕

4.自以為很厲害,但最後證明是錯的。

5.頭殼壞去。

以觀念、心法、技術分析、獨門密技而言:

1.這些東西是對的,但是他知道連他自己也做不到,所以也不怕你學。

2.他心裡很清楚的知道,教你,你也不一定學得起來,學得起來也不一定會運用,

會運用也不一定能堅持,不能堅持,到最後就是失敗。

3.累積知名度,將來可以出書、講課、上電視、成為投資界名人。

4.以上皆是。

5.願意分享的大好人,有錢大家賺。

四、他們的話能相信嗎?

當然可以,只不過相信的人自己要承擔一切後果與代價。

五、投資專家有哪幾種?

以方式而言有:

1.出書立著

2.開班授課

3.網路經營者

4.公司法人

5.媒體人

6.操盤人

7.素人(只活躍於媒體網路,追隨者卻不輸實體名家。)

以形態區分:

1.自己很成功,也很會教人家。(如科斯托藍尼)

2.自己很成功,不大會教人家。(如巴菲特,口語不知,但文字能力不佳)〔存疑〕

3.說比做還要厲害,所以自己也不怎麼樣。

4.根本就是騙子。

專家就是專門教人家,檯面上都看得到的那些人。

至於那些不世出的高手不叫做專家,因為他們不想出名也不想教人家。〔只有營業員、券商知道〕

六、投資專家如果很厲害,幹嘛還要寫書、講課、收會員、上電視?

這一個反問句把它還原就是──投資專家都不厲害,所以要靠寫書、講課、上電視獲取名利。

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以寫書、講課、上電視都是為了賺錢來說,當然是矛盾的,因為投資賺的錢將遠超過這些。〔會造神的例外〕

所以,我們必須把它分開來看。

真的很厲害:

1.增加業外收入財源,因為他知道投資沒有永遠的贏家。

2.為了那些頭銜與聲名。

3.藉此成名,然後再去做別的事情。

4.拓展人脈路線,不一定完全為了錢。

5.做為人生紀念,享受一下財經作家的感覺,如出書。

真的不厲害:

1.因為那些原則自己也做不到,只好搞一些別的。

2.這些賺錢的速度會遠比自己投資還快而且更穩定甚至賺得更多。

3.沽名釣譽,以此鋪路。

4.根本就是詐騙集團。

七、一定要自己很成功才能教人家嗎?

這個問題好像在問:「一定要游泳很厲害,才能當游泳教練嗎?」

答案當然是未必,否則請海豹、海狗或海豚來教就好了。

游泳很厲害並不等於就會教。游泳不怎麼樣,只要他會帶、會管理甚至懂得請高手來指導,照樣可以帶出奧運游泳金牌團隊。

同理可得另一種例子,英語講得很好當然未必是好的英語老師,

但反之,英語講得很爛當然不會是好的英語老師。

這當中的差別就在於「身教」跟「言教」,有沒有辦法或要不要「知行合一」,如檯面上很多婚姻失敗者卻以婚姻、兩性專家自居,但感情這種東西比較複雜也無法定義跟約束,因為還沒離婚的不見得就婚姻幸福,可能只是假象,貌合神離撐在那裡而已。也有人說正因為有離婚的經驗,所以更適合以自身經驗告訴人家。只要不是同志卻去指導人家的婚姻,宅男卻變成愛情專家就可以。

至於投資專家,因為操作是「知易行難」的事情,投資專家也是人,

所以要找到自己成功又願意教人家的有如鳳毛麟角,海底撈針。

反之還沒成功或者曾經成功又失敗者,只要是正派的、心態正確的,就可以參考,

因為這些專家說的那些原則,理論上是對的,只是能克服人性去執行者並不多。

八、成功者都是好的教導者嗎?

不是,只是具備了最佳條件之一。

市面上有很多的熱門小吃商家,都願意接受媒體訪問而不願透露獨家秘方,所以股票市場的錢若是那麼好賺,安安靜靜的賺就好,幹嘛告訴別人?

把自己的秘訣公開之後必然會遭受各方質疑或毀譽參半。

講來講去最後還是離不開人性,舉例來說如果張松允出現在這裡你相信是本人嗎?答案是當然不信。

但是如果林志玲用本名上網聊天發言,更不會有人相信,然而並非不可能。

用另外一種比喻,如果Armani出現在夜市地攤,大概也不會有人發現那是寶。反之,如果五分埔的衣服稍為改一改放到專櫃精品店,買的人可能就多了。張大春如果去參加文學獎大概也沒人發現出來,而且還未必會得獎咧,這意思就是說實體虛名與高手專家之間有些界限常常讓人混淆不清。

當然我不是說張大春徒有虛名,人家有才氣的很,只是文學市場沒落,孤臣無力可回天而已,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比較好說明。

至於市場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專家出現,因為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專家到處都有也不止股市、期貨。

寫到這裡,我想我應該也是專家,因為我是專門分析專家的專家,當然這是我自己說的。

用2000字就把別人能講的都講完了,所以發現遺露或錯誤歡迎跟我說。

原作:小白 著有《股市心經》一書

出書前後在網路寫文 但內容與書中不重複......

文轉:網路 (小白紀念文集)

本文出處因年代較久遠,網址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