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 30 歲就死了, 80 歲才埋葬。」就算不知何時會死,也別像死人一樣活著...

MBAtics

MBAtics

  • 2015-08-16 13:11
  • 更新:2018-07-27 18:03

「很多人都是 30 歲就死了, 80 歲才埋葬。」就算不知何時會死,也別像死人一樣活著...

(圖/shutterstock)

 

文/MBAtics

 

「很多人都是 30 歲就死了,

80 歲才埋葬。」

 

雖然這句話相當地聳動,但我想在台灣的每個年輕人,

也許從踏出校園的那一刻就已經死了。

 

為什麼有這一句話,趕緊來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這段文字,從幾天前看到後就一直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

為什麼呢?一

方面自己已經半隻腳要踏入30大關了,

另一方面,看看身邊最重視的朋友和兄弟,

大部分不是活著走,卻都是死裡去......

 

你以為自己也會在病榻旁,

邂逅億萬富翁然後完成bucket list嗎?

 

重要的事,真的不緊急嗎?

我不認為,很多人踏出校園的那一刻就已經死了,

但是卻很可以認同,大多數的人是忘記該怎麼活著?

 

因為畢業後不知道做什麼,所以盲目的考了研究所;

因為大學考的不是很好,所以研究所要念個國立的;

因為出社會後名片拿出來要有面子,所以要找個大公司進去;

因為除了有面子還要有裡子,

所以薪水不能太差,導致一堆人是為了錢在工作;

因為未來要成家,要買車買房養孩子,所以只好賺錢存錢,

 

請問我們有為自己活在當下嗎?

你問我什麼叫死亡,我如此的回答『怎樣才算是活著?』

柯文哲醫師 曾於TEDxTaipei 2013「生死的智慧」如是說

 

並不是說那些行為不對,也不是那些事不需要做,

而是,那都只是緊急的事,

不是「重要的事」,

 

急著有好學歷(能用幾年?還不見得真的有用),

急著進好公司(別人說好的就是棒?),

急著領高薪(錢有賺夠的一天嗎?),

急著時間到要成家(到底是為了時間還是為了成家?);

 

但是重要的事呢?

我們自己要怎麼樣的人生?

在做這些緊急事的當下我們真的開心嗎?

在重視家人和另一半的時候,我們有付出時間去陪伴去相處嗎?

連自己的健康都顧不好,還想奢求五年十年後的成家立業?

如果你的工作不等於夢想,那你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要開始追夢?

如果永遠在忙緊急的事,那重要的事會有開始做的一天嗎?

如果活著不開心那跟死了有什麼兩樣?

更誇張的是自己死了不打緊,還要你的下一代也別活?

 

活的有沒有急迫性

前幾天的新聞 前華航空服員、旅遊作家林亞若在澳洲沙漠單車旅遊時發生車禍不幸身亡

我並不認識她,原本對這一則新聞也沒什麼特別感覺,

但是卻無意間點到了她2011年寫下的生日感言,文章中提到一個練習非常值得深思。

 

拿出一張長條狀的紙,劃線把它分為十等份,

分別代表我們的人生中每個十年(假設每個人長命百歲...),

首先把已經活過的部分撕掉(如果是我就是要撕掉十等份中的三節);

接著因為台灣人民平均壽命是80歲

所以再把十等份中的兩節撕掉;

然後我們一天有24小時,

一般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

所以再把僅於的五等份撕掉三分之一;

最後,我們每天又有至少八小時在工作,

所以再撕掉五等份中的三分之一(就是有三分之二都要撕掉),

好了,我們還剩下多少時間?

 

沒錯...如果我今年30,我可能只剩下15年了,

這其中還要扣掉每天的交通通勤時間,

不同城市/國家間往返時間,

與人爭吵對罵的時間,冷戰疏離的時間,

甚至是發呆放空的時間,

最後,我還剩下多時間可以陪伴生命中最愛/最重要的人?

我還有多少時間實現我的夢想?

而這都還沒有考慮到,

我能活到平均壽命的那一天嗎?

 

但其實,所有看似很有行動力背後的動機,

說穿了就只是怕死而已。

 

對我來說也是因為「我怕死」,

所以我做了一堆別人在同樣年紀不急著做的事,

因為我怕死前這些對自己「最重要的事」還沒做,

我放棄了很多在同年齡應該有的工作年資、

要存到的戶頭數字、想擁有的社經地位,

甚至失去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失去不表示放棄),

可是重要的是我有沒有活出「怕死的急迫性」,

那不是瞎忙,而是我們在乎的這些,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而在乎的方式就是

想想看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活?

你現在不做什麼時候要做?

你確定自己可以活到那個時候嗎?

 

別只會抱怨大環境,我們做了什麼?

當然我也知道,身邊很多人都會說,

這個社會就是這樣,重視學歷,在大公司工作才會尊重你,

我們這一代賺一輩子錢也買不起台北的房子,

身邊朋友陸續結婚生子壓力很大,台灣教育制度很爛,

政客只會為了個人利益,新聞媒體亂七八糟...,這些誰不知道?

 

問題是我們做了什麼?

還是不每天窩在自己的舒適圈,

念自己的書,考自己的試,

賺自己的錢,成自己的家,然後把小孩子送出國,

自己再跟三五好友聚會幹譙,期待退休後的夢幻生活?

所以大環境長這樣也不意外阿,

因為你什麼都沒做我們的社會當然這麼鳥,

因為大家都在等有能力的人出來就永遠不會有人站出來,

因為你每天都在怪上面那些四五十歲的人把台灣搞成這樣,

然後十年二十年後

我們就是那一群只會顧個人利益的人(因為現在就已經是了);

 

並不是要大家都做什麼偉大的事情,

而是我們都可以從自己身邊開始做,

從自己擅長的開始做,

從自己有興趣有熱情的開始嘗試,

做了不見得一定對,

但是只出一張嘴永遠都不會有改變的可能性...

 

-

台灣人,我們不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

所以不要再跟死人一樣活著,要「為重要的事」活著,

要活得「有急迫性的」,要「從自己開始」活著;

或許會像skydriving一樣會活得有點不安、有點猶豫、有點害怕,

但是至少,

我們知道自己現在是勇敢的活著。

 

本文由 MBAtics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BAtics

MBAtics

2008由中山MBA創辦,重新定義MBA的價值,勇敢走自己的路,寫我們的故事,是每一位MBA都該關注的網站。 http://MBAtics.com/

2008由中山MBA創辦,重新定義MBA的價值,勇敢走自己的路,寫我們的故事,是每一位MBA都該關注的網站。 http://MBAtic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