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我們假設你熱愛工作,但是老闆不讓你準時下班。當你在工作場所的時間比你想的更長時,那就不是邁向成功的事業了(請注意,我們討論的是工作場所,而不是工作。工作本身也許是一種愉悅)。是我經常看到的一個問題。
文 / 賴瑞‧史密斯
還記得第四章的貝蒂嗎?她熱愛自己的工作,但是覺得工作量已經逐漸失控,入侵到私人生活。你應當按照她的辦法行事:成為重要的員工,讓老闆來滿足你想擁有更多時間在家的願望。那也許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但是他們還是會同意的。
一對優秀的夫婦
不希望因為工作 犧牲陪孩子的時間
艾倫和布蘭登是一對夫婦,兩人都來自關係親密的家庭,他們想複製原生家庭的關係,想要孩子,親自養育孩子長大。問題卻來了,他們有獨立的職業道路,兩個人都找到喜歡的工作,又都選擇了需要長時間工作的行業。對於他們而言,長時間的工作是他們不能接受的,他們希望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孩子的成長,因此拒絕讓其中一人單獨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或是把孩子交給保母。怎麼辦呢?如果工作意味著沒有豐富的家庭生活,他們準備放棄。這表示如果他們不另尋職業的話,只有一個選擇:必須成為特別傑出的員工,讓老闆特別害怕失去他們,以至於無法要求他們長時間工作。他們必須是明星才行。
他們成為行業裡的明星 成功兼顧家庭與事業
但是儘管艾倫和布蘭登都很聰明,他們永遠也不會自稱是天才。那麼要怎麼才能成為明星呢?在他們的行業裡,通常必須使出渾身解數來達標,但是他們不願意這樣做,相反地,他們進行了傳統研究,兩人都發現了對各自雇主而言非常顛覆卻有用的想法,布蘭登為雇主找到不斷擴大的新市場,艾倫引入了一項大幅降低成本的新技術。雖然這條路並不容易,但並不是走不通。大多數公司,尤其是艾倫和布蘭登所在的公司,很少做這樣的研究,即便這是公司的優先事項,大多數員工也不會主動去做。換句話說,他們發現了一項優勢。到三十歲時,艾倫和布蘭登擁有了喜歡的高薪工作,還有對他們而言最為寶貴的時間。他們一週的工時通常不超過四十個小時,而在他們的領域,通常工時常超過六十個小時。他們倆能和孩子一起吃早飯和晚飯。
每個人都有能力 兼顧家庭與事業
克勞迪歐從義大利寄信來,他覺得這種生活對他來說遙不可及。「打造美滿家庭和成就一番事業,這兩個計畫並無法輕易取得平衡,」他寫道,「那些可以同時做好這兩件事的人很罕見(在我看來他們就是超人),我很佩服他們。」我必須反駁,艾倫和布蘭登並不是什麼超人,他們之所以看起來像超人,是因為像他們這樣的人太罕見了。說他們是超人暗示著大多數人不可能像他們那樣平衡家庭和事業,事實並非如此。每個人都可以獲得艾倫和布蘭登所擁有的特質:創造力、聰明機智,並且嚴格自律。任何熱愛自己工作的人都可以獲得這種程度的自由。當然這並不意味每個人都會像艾倫和布蘭登那樣成功,一路上總會遇到顛簸起伏,總會需要做出決定。
史黛西接到了一份工作 可能擠壓到帶孩子的時間
史黛西提供了很好的例子,說明即使有時候能夠擁有一切,你仍然必須面對艱難的選擇。她在一家研究機構擔任助理教授好多年,最近得到了終身教職。在得到終身教職的第二年,她獲准休假一年,她計畫利用這一年兼職做一些研究,同時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休假剛剛開始,一名政府高級官員聯繫上她,邀請她加入他們的團隊。那是很難得的機會,可以讓她在很重要的政策中留下痕跡,並且為她所認可的機構工作。但是那也意味著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工作,考慮到剛剛建立的家庭的需要,這比她願意投入的時間要長。
她丈夫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訴訟律師,按小時收費,工作要求很高,那一年他正要升任為合夥人。而雙方的家人都不在身邊,幫不上忙。如果史黛西想接下新工作,就不得不在正常的工作時間之外請人照顧孩子那是她所不希望的或者她必須說服潛在雇主允許她兼職或是減少工作時間。
邁向成功 不代表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史黛西是個明星,政府肯定很想要她,但是很顯然他們的工作強度要求根本不是兼職性質,所以她放棄了。做出這個決定時非常痛苦,但是她並不後悔。她仍然有一份熱衷的工作,並且符合她的要求。更棒的是,政府部門仍然請她擔任顧問,她與政策制定者定期溝通。等孩子大一些,他們很有可能再次邀請她去工作。下一次,她可能就會接受了。我的辦公室裡懸掛一幅箴言,上面寫道:大自然不會遵循唯一途徑,人類也不應追隨單一道路。擁有成功事業的一部分意味著你可以說不─對某項任務、某次晉升,或 是某次搬遷。邁向成功的事業意味著你不是只有一條路可走。
尋求「雙贏」 而不是妥協
總是有人誤解我的意思,認為我在面臨選擇時會站在事業這邊,這讓我很抓狂。如果一個女人為了追求夢想中的工作而離開孩子幾百英里遠,我不認為這有任何意義;如果戀愛中的年輕人因為在另一個國家的就業機會而與女朋友分手,我也不認為那是明智之舉。
(中略)
關鍵是,如果你既想要深度的人際關係,又想要熱愛的事業,就要尊重兩者。你需要有條理、有計畫,絕對不要讓非此即彼的僵化思維阻撓了自己。
更多職場面面觀,好文推薦你:
- 30歲,月收入多少才不算太廢? 過來人揭薪水「低、均、前標」,沒到這就換工作吧!
- 中年失業 只能開小黃的 67歲 林石川,靠「國小生都會的方法」,成為 月入 6萬的運匠 !
- 台灣年輕人不求加薪,只想準時下班? 他精闢分析3重點:難怪主管帶人不帶心
- 王鎮華 放棄終身俸,33 歲重讀高中,又花了 2 年考上台大醫科…只為回到 花蓮,做一個能「助人」的工作!
- 中年丈夫 棄百萬年薪去 創業!恐怕是 非自願離職...專家建議 3步驟陪伴家人,別在傷口灑鹽
本文摘自《我的人生 就是我的事業》,作者:賴瑞‧史密斯、譯者: 徐娟、出版社:今周刊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Stel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