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cott Yu
醫學審稿:Dr. Stephen Lai
您有聽說過恐音症嗎?
恐音症是一種對聲音過度敏感的症狀,
常見的例子如:咀嚼聲、喝水聲、打字聲
和按壓筆蓋的聲音等。
如果您對於類似細小且重複的聲音
也感到煩躁和焦慮,
您可能就有恐音症的症狀囉!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恐音症是什麼?
恐音症 (Misophonia),
又稱為選擇性聲音敏感綜合症
(Selective sound sensitivity syndrome),
就如同它的名稱一樣,罹患這個疾病的人,
對於那些一般人不太會注意到的聲音特別敏感。
這些聲音通常都擁有高重複性的特徵,
並且會造成恐音症患者心理跟情緒的不適。
根據部分患者,許多人第一次發現自己有恐音症狀時,
大多在 9~13 歲,且多為女性。
恐音症通常會跟隨著患者一輩子,
目前仍無治療方式可以使其痊癒,
只能減低恐音症狀對您生活的影響。
研究指出,經由功能性核磁共振腦造影 (fMRI) 發現,
相較於一般人,當恐音症患者聽到那些「噪音」時,
大腦的前島葉皮質 (Anterior insular cortex)
在腦內其他部位引發的活動更多,
此外,核磁共振造影 (MRI)
顯示出患者的髓磷脂 (Myelin) 較常人高,
但其與恐音症的關聯性仍需要近一步的研究。
目前,醫師對於恐音症的原因還無法確定,
有說法認為是心理跟生理的因素共同造成此症狀的發生。
此外,關於恐音症的研究仍稀少,
因此,在患者雙耳功能正常,
聽力也正常的情況下,
恐音症有時會被診斷為躁鬱症
(或稱雙極性情緒疾患,Bipolar disorder) 或強迫症 (OCD)。
恐音症的症狀與治療
恐音症的症狀廣泛,
包含焦躁不安、噁心、恐慌、憤怒
或想離開聲音所在處等。
嚴重的恐音症其實對患者的社交生活產生非常大的阻礙,
他們可能無法忍受跟別人一起吃飯,
因為聽到那不停地咀嚼聲就會崩潰,
甚至連考試時周遭的作答聲,
都會阻礙思考的進行,而影響他們的成績。
目前恐音症的療法仍有限,
聽覺治療或改變生活習慣是比較常看到的作法,
雖然戴耳機或耳塞來阻隔聲音,只能治標不治本,
但仍是最簡單實用避免恐音症騷擾的解決方式。
若您有朋友受恐音症所苦,
請不要認為他們在胡說八道,
在出現能確切治療恐音症的辦法前,
旁人的關心與理解,
是患者與恐音症共處的能量來源。
本文由 Hello醫師 授權轉載,
(原文:連咀嚼聲都刺耳?恐音症可能纏上你了)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LULU)
(圖/shutterstock,圖非當事人,僅供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