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藝人侯昌明在螢光幕前總給人正向、活潑的形象,
私底下,他卻是個照顧失智父親 22年的孝順兒子。
長照是條不好走的路,
很多人為了照顧家人,
把自己的生活品質也賠進去了。
今天看看侯昌明的親身經歷,
讓我們一起了解他是如何兼顧事業及家庭。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小虎文
在人前總是帶給觀眾歡笑的藝人侯昌明,
活力四射和靈活的臨場反應,
是他帶給人的長期印象,
但在人後,他有一位 60 多歲就罹患失智症的父親,
照顧已逾 20 年,照顧家庭遇到的困惑、
難題、抉擇,他每一步都經歷過。
侯昌明分享給照顧者的經驗,
除了「心臟要強」、「肩膀要厚」,
別忘了照顧者要比被照顧者過得更好!
因為,你的人生比他還長。
二十餘年的照顧過程,
他是如何走過來的呢?
笑稱父親「金魚腦」,
用「練肖話」轉移注意力
確診為失智症的老父親,
不僅一天會重複地問同一個問題,
在漫長的照顧生涯裡,
也出現了更多的失智症狀和精神病行為。
例如他忘了自己的老婆過世,
問侯昌明:「老婆去哪了呢?」
一開始侯昌明還會如實回應父親:
「媽已經不在了,已經過世了。」,
他一聽到後,眼淚便掉了下來;
但過了幾分鐘,
他又問侯昌明:「老婆去哪了呢?」
哭著哭著,又忘了,罹患失智症的父親,
反覆沈溺在悲傷裡。
這時侯昌明知道不能再這樣回答了,
侯昌明便回答:「媽媽去美國玩了,玩得好開心,
美國好多帥哥,媽媽開心到都不想回來了。」、
「這樣呀,好好。」父親似乎安心許多。
接著他也忘記侯昌明是他的兒子,
把他當成了弟弟。
侯昌明也機警地回應:
「哥,好久不見了,你怎麼越變越年輕。」
在侯昌明「練肖話」的引導下,
自己與父親不再被困在回憶的迷宮裡。
你發現了嗎?
侯昌明把握了一個與失智症長者相處的重要原則:
順應問題不反駁,並且轉移注意力。
當父親開始「妄想」後,
經常引起許多的誤會,
因此侯昌明說照顧者的心臟要強,
除了要即時處理父親的緊急狀態,
也要回應其他不了解、不諒解的家人。
侯昌明憶及,父親有次說:
「我保險箱裡面的東西不見了!」
大家風塵僕僕地陪著父親去銀行確認,
打開保險箱後,沒有一樣不見的;
父親淡淡地說:
「歹徒又放回來了。」
而當大家一出銀行門口,父親又開始嚷嚷:
「我保險箱裡面的東西不見了!」
遠嫁日本的姊姊也在旁邊,親身經歷,
才知道原來照顧失智症有那麼困難。
照顧者最困難的決定:
到底要不要急救?
父親確診時,正值侯昌明事業剛起飛,
而父親中風急診時,
侯昌明的事業已經在另一高峰。
當醫師問他:「是否要急救?」
侯昌明也與所有照顧者一樣,
很難很難下決定。
「到底要不要急救?那夜我好煎熬。
但急救,是為了滿足我自己,
還是真的對爸爸好?」
侯昌明說隔兩天就要在廣播金鐘獎擔任主持人,
他只能讓自己面對,親情的羈絆讓他好難受,
照顧者的每一個決定下的煎熬,
他深深刻刻都感同身受;
無論是照顧前期、中期,或是後期,
所有的快樂苦澀,他都一一品嘗,
於是他在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重要原則:
「照顧者要比被照顧者過得更好,
只有你有能力時,你才能幫助到他。」
照顧逾二十年,漫長的日子辛苦難過誰沒有?
可是,照顧者絕不能因此忽略自己的身心狀況。
現在侯家的照顧網,不只是家庭照顧者,
他們會善用資源,請看護、請居服,
也請住在樓下的哥哥協助幫忙看顧,
絕不一個人獨自承擔。
「別忘了,你的人生比他還長。」
侯昌明最後如此說。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忘記自己名字、找不到家裡電燈開關...67歲的她,改變生活習慣「這樣吃」,3個月後,成功擊敗失智症!
- 記憶變差、常找不到東西,可能為「失智」前兆... 早點發現「這10個」早期症狀、才能延緩惡化!
- 加拿大研究:家住在大馬路旁,「失智」風險增 7%!還可能提高患糖尿病、高血壓的可能...
- 幾乎所有失智症患者都該知道的 9 大原則!醫生說的請記牢,少做 2 項就得小心了…
- 不要說出這些話:「每個月給你錢,還照顧成這樣...」家庭照顧者的十大困擾句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ㄆㄆ)
(圖/侯昌明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