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cott Yu
醫學審稿:Dr. Stephen Lai
您有沒有感覺自己準備要睡著了,
卻突然不自主的抖了一下,
整個人睡意全消的經驗呢?
應該不少讀者在學生時期都會有點印象,
不論是發生在自己或是別人身上,
通常在一片寂靜的午睡期間,
突然聽到「砰」一聲課桌震動的聲音,
可能就是某位同學發生了「入睡抽動」的情況。
本文將帶您認識這種有趣又神秘的抽動行為,
了解其發生原因、症狀以及對人體所造成的影響。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入睡抽動(Hypnic jerk)
是怎麼一回事
據統計,超過 7 成的人有過入睡抽動的經驗,
然而,雖然大多數人都體會過這個症狀,
但是對於入睡抽動的產生原因,目前仍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太晚運動可能會提高入睡抽動的發生機率,
因為運動會刺激肌肉變得緊繃,在入睡時難以放鬆;
這些常造成失眠的罪魁禍首,也可能會造成入睡抽動。
入睡抽動通常會發生在睡眠週期的第一階段,
這個時候人會處於半睡不醒,
準備要進入深度睡眠的交界。
每個人的入睡抽動行為不盡相同,
可能發生單獨發生於腿部、手部,
甚至也有整個身體抽搐的情況,
此外,也不是每次入睡抽動都會將人喚醒,
有時候若沒有旁人的告知,
當事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睡覺時有不自主抽動的情形,
而這種情形跟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非情況嚴重,不然仍需透過他人的觀察,
才知道自己有這種毛病存在。
一般來說,會讓人驚醒的入睡抽動,
通常會在腦海中生成模糊的墜落意象,
最後搭配幾可亂真的墜落感驚醒夢中人。
入睡抽動竟影響健康
如果您有入睡抽動的情況,
但是發作頻率很低,
而且也沒有嚴重影響到您的睡眠品質,
其實不需要太過擔心;
但若是入睡抽動造成您無法好好睡上一覺,
清醒時總是精神不濟,
又或是抽動的情形嚴重到影響枕邊人的睡眠,
建議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改善入睡抽動的症狀:
1. 調整運動時間:
晚上運動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
不妨嘗試早早就寢,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這句話在健身房則會變成「早起的人有器材用」,
比起大家下班後的尖峰時段,
早上運動是讓您有效節省時間,
避免排隊的絕佳選擇。
2. 培養規律作息:
有些人在平日常常睡不到幾個小時,
選擇在假日的時候一次睡到飽,
這種還「睡眠債」的方法,
其實並沒有辦法有效減少身體積累的疲勞。
當身體過度疲倦的時候,
產生睡眠問題的機率也會提高,
其中當然也包括入睡抽動。
3. 睡覺環境愈暗愈好:
已有研究發現睡覺時,
周圍環境的光線會影響睡眠表現,
若想好好的睡上一覺,
最好能把周遭的光源都熄滅。
當然,如果只是午睡,
環境可能不允許您睡得太舒適,
而且睡得太過舒適,一不小心睡過頭,
可能也會影響晚上的睡眠情況。
因此,在睡午覺的時候就將就點吧!
4. 睡前放鬆別焦慮:
在睡前放鬆的方式有百百種,
無論您選擇哪種方式,只要記住大原則:
以靜態活動為主、避免接觸藍光,
基本上,褪黑激素 (melatonin) 就會乖乖分泌,
催你入睡了。
本文由 Hello醫師 授權轉載,
(原文:睡到一半突墜樓?原來是入睡抽動搞怪)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LULU)
(圖/shutterstock,圖片非當事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