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 / 歐俊彥醫師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
近期就診人次持續下降,雖脫離腸病毒流行期,
新增 4 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 1 例死亡。
疾管署表示,死亡的 3 歲男童於 10 月下旬發病,
發病初期以發燒、流鼻水等症狀為主,
後續因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住院,
並出現意識改變、呼吸困難、心肺衰竭及休克情形,
經加護病房救治仍不幸於 11 月中旬死亡,
經檢驗確認為腸病毒 71 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
大部分感染這些病毒的兒童會先出現高燒,
之後會發現在嘴巴有破洞,
或是手、足、屁股出現帶有水泡的疹子。
大部份的兒童會痊癒,但有少部分的「腸病毒」,
例如克沙奇病毒 A8、
腸病毒 71 型或是腸病毒 D68 型,
容易中樞神經感染,而出現腸病毒重症。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無論哪種腸病毒,
寶寶精神出現異狀就要就醫
克沙奇病毒 A8、
腸病毒 71 型發燒後不會出現咳嗽、
鼻涕等感冒症狀。腸病毒 D68 型發燒後,
沒有「咽峽炎」破洞和「手足口病」水泡疹子,
反而是出現咳嗽鼻涕症狀,
隔天就因為四肢無力住院,病情急轉而下,
成為讓人聞之色變的「腸病毒重症」!
面對憂心忡忡的父母親,我會告訴他們:
「無論是哪一種腸病毒感染,
無論有沒有嘴巴破洞、出現疹子、
或是咳嗽、流鼻涕,
都要特別注意精神活力沒有變化、
有沒有出現肌抽蓄、或全身無力等狀況。」
為什麼會得到腸病毒?
腸病毒是生長在腸胃道的病毒,
並不是「腸胃炎病毒」,
所以不會有嘔吐、拉肚子等腸胃症狀。
因為寄居在腸胃道,
所以腸病毒會經由病人的口水、噴嚏、
糞便散播出去,傳染力也較強。
若是不小心摸到被腸病毒污染的地方,
再摸食物或放入嘴裡,
就可能將腸病毒吃進體內,
若吸入患者的飛沫,
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
得過腸病毒就能免疫嗎?
由於「腸病毒」不是一種病毒,
而是是一群病毒,
包含克沙奇病毒A群、B群、
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
每一個種類還可以分成許多型別。
得過某一型腸病毒後
身體會產生具有抵抗力的抗體,
但對其它型的腸病毒仍沒預防效果,
所以會重複得到腸病毒。
除了小兒麻痺外,
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腸病毒
小兒麻痹病毒已經在台灣根除,
所以腸病毒病患都是感染其他腸病毒造成,
其中以感染腸病毒 71 型
最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
一年四季都可能有腸病毒
腸病毒常於夏季、秋季流行,
不過在氣候潮濕溫暖的台灣,
全年都容易有腸病毒個案,
常常發生在十歲以下小孩。
大人也會得到腸病毒,只是大多症狀輕微,
不容易與一般感冒區分。
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
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
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腸病毒潛伏期約 3 - 5 天,
此時喉嚨與糞便中就含有病毒,具有傳染性。
大多數可以在一週左右痊癒,
但是痊癒後腸病毒
還會持續經由糞便排出約 2 - 3 個星期,
所以要持續勤洗手,注意衛生。
需不需要去驗腸病毒?
只有經由實驗室檢查,
才能確定診斷是何種腸病毒引起,
但是病毒之分類對於診療並無助益。
大多數病患在感染腸病毒後,
並無臨床症狀或是症狀極為輕微,
而大部分病例過了約 7-10 天就會自然痊癒,
最常見的腸病毒感染
是「咽峽炎」和「手足口病」。
咽峽炎是在口腔深部和上顎出先小水泡,
之後漸漸潰爛。
手足口病則是咽峽炎表現加上口腔、手掌、
腳掌或是屁股周遭出現水泡狀疹子,
水泡在 5 - 7 天後消退或偶會脫皮,但不會留疤。
4 種孩子要特別小心:
無論哪種腸病毒,可能發燒 3 天,
溫度會反覆燒到攝氏 39 度,
經過退燒後不久又燒上去。
嘴巴因為口腔潰爛引起吞嚥疼痛,
患者不願意吃食物,
而且會不停流口水,嘴巴出現臭味。
無法進食的孩子,
因為怕脫水只好到醫院打點滴來補充體液。
1. 三歲以下
2. 目前在發燒的前三天
3. 三天都燒到攝氏 39 度以上
4. 是家中第二個寶寶
由於接受到的病毒量較高,
感染腸病毒後,容易出現嚴重的發症,
例如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
會侵犯多種器官,死亡率很高。
哪些狀況必須立即就醫?
大部份感染腸病毒兒童先發燒,
伴隨食慾減少、長出疹子,
幾天後燒退疹子慢慢消失,病情漸漸痊癒,
但是若是腸病毒的兒童有以下症狀,
就必須立即帶到醫院接受觀察治療。
1. 持續發燒大於攝氏 39 度、
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
昏睡、頸部僵硬、肢體麻痺、全身無力、
手腳無力時應立及即早就醫,
一般神經併發症狀是在發疹 2 - 4 天後出現。
除了一直想睡外,病患顯得意識模糊、
眼神呆滯或皮無力,
原來活潑的兒童變得安靜不想動。
2. 肌抽搐
是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3. 持續嘔吐
這可能是腦壓上升的症狀表現之一,
嘔吐次數越多越要注意,
尤其是伴嗜睡、活動力下降,
或只有嘔吐無腹痛、腹瀉等腸胃症狀時,
需要特別注意。
4. 心跳加快或是心律不整
尤其是小孩安靜且體溫正常時,
呼吸急促、且心跳每分鐘 120 次以上。
該如何治療腸病毒?
目前尚無特效藥或是疫苗,
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分來預防脫水。
寶寶一旦脫水,就容易高燒,
讓原本已經不吃而脫水的狀況雪上加霜、
甚至要住院補充點滴。
因為寶寶的嘴巴有破洞,
會因為疼痛而不吃東西,
所以可以給予布丁、
稀飯、軟質、流質食物。
倘若還是因為疼痛不吃,
可以吃點冰淇淋或是冰冷飲料,
減緩嘴巴的疼痛感。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想看更多,歡迎追蹤我們】
- 照護線上網站:https://www.careonline.com.tw/
- 照護線上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 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猜你還想看更多】
- 一天「一包蝦味先」油量爆表?別以為非油炸就很健康,聽專家慢慢說給你聽...
- 吃日式炸豬排,為什麼一定要配高麗菜絲?
- 苦茶油保護你的胃!4步驟辨優劣
- 植物油比動物油優?營養師:關鍵在烹調溫度
- 水煮花生、糖炒栗子不是堅果而是 油脂!怎麼吃最安心,營養師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