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沒有人喜歡被別人在背後議論、八卦,
甚至流傳跟自己有關的壞話,
遇上這種情況的時候,
我們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檢討自己的不足,
想盡辦法從他人的負評中改正,
但你知道嗎?錯的其實不是你,
而是說你壞話的那些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水島廣子
在第二章中,
你已看到當人受到打擊之後,
會以「失去自信」的形態讓自己傷痕累累。
在本章裡,我想帶領你進一步思考的是—
如果因為他人所造成的衝擊而疲憊不堪時,
該如何因應才好?
首先請先看看下面的案例。
被「背叛」打擊的心理
平時在公司裡
相談甚歡的同事跟別人說自己的壞話。
由於這個原因,我變得無法相信他人,
現在就算別人微笑著和我說話,
也會懷疑他是否在背地裡說自己的壞話……。
以上正是「背叛」這個打擊所造成的結果—
不但對整體人際關係的警戒心提高,
還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所謂「背叛」,
其實也就是喪失人際關係標準的時候。
在遭受背叛之前,當事人應該是認為
「平時相談甚歡的人,
就是與自已關係良好的人」吧。
不但不會特別意識他人表面與內心的差別,
也能夠自然地與他人相處。
然而,遭受到如此背叛之後,
自己已經不知道該以什麼為基準
去相信別人了。
就算在此之前所秉持的基準是
「平時保持還算良好的關係,
就不用擔心背叛之類的事情」,
然而這個基準現在已經不適用了。
如果你心中沒有任何標準,
當與他人相處時,就會懷疑
「這個人是不是在暗地裡背叛自己」,
內心當然會變得疲憊不堪。
「你無法百分之百
控制他人」
誰也無法控制他人,這種時候的你,
需要制定一套「新的基準」。
而最首先要掌握的是—
「你無法百分之百控制他人」這個事實。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情況。
與生俱來的個性、
至今為止身上所背負的事情、
現在所處的狀況……,
在各種情形交互影響之下,
有時即使非常努力,
也只能表現到那種程度,這就是現實。
「在背地裡說別人壞話」這種事,
不是心靈健康的人會喜歡做的事情。
對方既然做出了那種事,
應該表示他有著什麼難處。
說穿了,你根本不可能控制這種人的言行。
如果想將目標放在
「不讓內心疲憊不堪」、
「歌頌人生的充實豐碩」,
關鍵還是在於「你自己如何看待」。
自己如何解讀
影響你的生活
眼前人似乎面臨著相當困難的處境,
而他因此做出的不恰當言行,
你是要認為「自己遭受背叛」;
還是單純當成「這個人真的病得不輕」?
根據你的選擇,
自己的感受也會大為不同。
若是認為自己遭受背叛,
內心當然會變得傷痕累累。
如果一心覺得遭到背叛,
不僅這件事本身會傷害你的心,
後來發生的種種現象
(如:生活在懷疑他人或自己的狀態)
有時也會變成讓你無法輕易逃脫的惡性循環。
良好的人際關係
確實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層面,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
你因為身心總呈現緊張狀態、
同時缺乏自信,
導致就連面對內心溫暖且關係良好的人時,
你仍舊抱持著懷疑。
結果不僅消耗心力,
甚至還會不得不放棄享受良好人際關係的機會。
制定標準,不平白受傷
如果停留在「慘遭背叛」
這個衝擊的世界裡,
很多情況都會讓人生變得相當艱辛。
既然你無法改變有難處的對方,
那麼唯一能做的事情,
就是「制定自己的標準,
接受情況並過好自己的生活」。
在制定「自己的標準」時,
要以「如果對方表現出這種態度,
自己就愉快應對」的形式為基準。
如果對方開心打招呼,
我們當然也能心情愉快地打招呼;
如果對方態度真誠,
我們也能真誠地回應;
如果對方真心道歉,
就心想「他並沒有惡意」
然後原諒對方—應該就是這樣吧!
若自己所採取的態度,
就是「愉快打招呼」、
「展現真誠」、「真心道歉」的友善反應,
然而對方卻表現出表裡不一致的態度,
很顯然這是對方的問題。
在此最重要的,
便是將之視為「對方的問題」。
因為如果不這樣做,
你就會開始尋找自己的「不足之處」。
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對方的問題?
誠如前述,「變得無法相信他人,
就連微笑著和自己說話的人,
都會心懷成見,
懷疑對方其實也會背地裡說自己的壞話」
總是如此心懷不安,
正是你不斷尋找自身
「不足之處」的一種表現形式。
這種「不足」,會讓你覺得
「自己沒有能力辨別對方是否是值得信任」;
與此同時,也會自以為
「對方認為自己是就算背叛了也無所謂的人」。
突然遭受背叛的衝擊,
因此產生無法相信任何人的心情—
這是理所當然的反應。
可是,被捲入這種反應之中
而變得傷痕累累的人,就只有你自己。
如果你經常自問:
「究竟是我的問題?還是對方的問題?」
至少可以逐漸堅定自己的態度。
「我對人際關係就是這樣的風格。
這不但符合常識,
而且能夠毫無疑問地適用於其他一般人。
如果誰有不適用的情形,
那就表示對方有難處,
並非是我的『不足』。」
然後,你要如此明確地告訴自己。
POINT 明確地告訴自己,
並不是你不好。
職場生存指南,必看:
- 先保護好自己,再去相信別人! 職場生存法則:別傻傻的 把每個同事都當成「好朋友」...
- 職場上,不要期待會有人教你! 你不是學生,也沒有老師,不要再等別人 幫你「畫重點」!
- 只有 自律,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年收破億職場女強人:想成功,除了對自己狠 沒有別的方式
- 一句「我想離職了」,照出職場人生百態!主管素養、公司格局、員工教養,就從這時候看得最清楚
- 顏值決定了收入?職場比你想的還殘酷!
本文摘自《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
作者: 水島廣子 / 譯者: 駱香雅 / 出版社:方言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