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你經常莫名疼痛,
檢查半天都找不出原因
你的身體比氣象預報還準,
變天前就這裡痛那裡也痛
在日本,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天氣痛,
而且女性多於男性,
在台灣偏頭痛患者超過150萬人,
天氣轉換時求診病患會增加二成左右。
按壓穴道擊退天氣痛
還有一個好方法可以減輕天氣痛症狀,
那就是刺激人體的「穴道」。
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刺激穴道,
簡單又有效,請養成刺激穴道的好習慣。
為什麼刺激穴道可以治療天氣痛?
上一節提到內耳囤積淋巴液會使天氣痛惡化,
我們若按壓特定穴道促進血液循環,
由血液中滲出的淋巴液當然也會更加通暢。
淋巴液通暢之後,
內耳的淋巴液就會恢復正常量,
也就減緩了天氣痛的暈眩等症狀。
我先介紹「內關穴」,
它具有「治暈車」以及「治頭暈」的效果。
「內關穴」的位置在哪呢?
請將一隻手的心朝上,
可以看見手腕有兩條粗筋,
從手掌沿著兩條粗筋之間往下,
大概食指到無名指之間三指的距離(類似把脈的姿勢),
食指下方就是內關穴。
刺激內關穴除了治頭暈與暈車,
還可以治胃痛,放鬆心情,
效果相當多,想必也能改善內耳的血液循環。
按壓穴道的方式,
是以指腹由上往下垂直按壓,
只要多按幾次,
一定會感覺身體愈來愈快活。
容易頭暈目眩的人,
經常按壓內關穴一定會改善症狀。
我和知名針炙師共同研發了「天氣痛手環」。
天氣痛手環有兩款,
一款是內面有凸點可以按壓穴道,
另一款是內藏磁鐵,
只要戴在手腕上就能刺激穴道。
有了天氣痛手環,
不需要自己按壓穴道,
只要戴在手腕上就能輕鬆刺激穴道,
效果相當好。手環左右手都適用,
但請先確定哪隻手的穴道按起來比較痛,
就戴在那隻手上。如果雙手都戴,效果應該更好。
接著介紹耳朵附近的三個穴道。
耳朵後邊有個圓形凸起稱為「乳突」,
乳突附近有許多穴道,
可以調節自律神經或者減輕暈眩。
首先是乳突後下方有個小凹陷,
稱為「完骨穴」,
刺激完骨穴可以改善頭痛、
頭暈、頸部僵硬等症狀。
接著是乳突上方有個小凹陷,
稱為「頭竅陰穴」,
這個穴道有治療頭痛、
頭暈、起立貧血等效果,
所以應該也能減輕天氣痛症狀。
耳垂後方有個小凹陷,
是很有效的「翳風穴」,
可以治療耳朵痛、重聽、頭暈,
還能舒緩臉部麻痺、牙痛,以及衍生的肩膀痠痛。
本節最後介紹讀者一招非常簡單的耳朵穴道刺激法。
耳朵外部的突出構造「耳廓」主要是用來蒐集聲音,
只要用手指夾住耳廓,
輕輕上下對折就能刺激耳朵周邊的穴道,
舒緩天氣痛的症狀。
我有一位共同對抗天氣痛
與氣象病的好夥伴──針灸師若林理砂。
若林醫師提倡的「寶特瓶溫灸法」,
是非常有效的穴道刺激法,
連媒體都有介紹,相當受歡迎。
先準備三百五十毫升的寶特瓶,
加入三分之一的自來水之後,
再加入三分之二的滾燙熱水,
蓋上蓋子就完成準備。
接著將寶特瓶按壓在穴道附近,
感覺燙的時候就拿開,重複三到五次即可。
有哪些穴道可以讓身體對氣壓變化不那麼敏感呢?
包括前面提到的完骨穴,
以及腳掌食趾上的「厲兌穴」,
用寶特瓶按壓左右兩邊的完骨穴與厲兌穴,
就能有效刺激穴道,發揮良好效果。
本文摘自
作者:佐藤純 / 出版社:臉譜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責任編輯 / Kaedy)
(首圖/SHUTTERSTOCK)
【猜你還想看這些!】
- 11點還沒睡,錯失「養肝」時機!中醫師:熬夜常按5穴位,養肝血、消疲勞...
- 荷爾蒙失調的女性,每天多喝「__」,能加強代謝、控制體重,讓月經 每個月乖乖報到!
- 降火氣,喝這 4杯最有效!(加班、熬夜、常聚餐的人都應該來看看...)
- 壓力大暴食?敲打8部位快速減重
- 上班族 拯救「下半身鬆垮」的最佳運動:翹臀深蹲操!(練好下半身等於瘦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