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我對你錯的主流遊戲,
在生活中永遠是票房保證。
湯姆正陷在原地動彈不得,
原因是前方的汽車不讓路。
湯姆最後對前方駕駛比出憤怒的手勢,
怒罵著:「你這個傢伙,到底會不會開車啊,
不會開車就不要在路上亂跑,阻礙交通……」
我們生活中像湯姆這樣的人,其實還真不少,
嘴上總要說上兩句:「紅燈不會轉過去嗎?」
「到底是誰?沒事停在路邊幹嘛!」
對向來了一台車,緩慢朝我們開過來,
就會嘟囔著:「他明明旁邊路還這麼寬,
硬要往我這邊靠,開車技術怎麼這麼差,
怎麼會有人這樣子開車的啊!」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情緒是一種心理狀態的呈現,
依照主體願望與需求產生的主觀經驗,
當結果與期待落差越大,情緒就會越大。
所以情緒是怎麼來的?
一定會有一個觸發點,
通常會是某個倒楣的人或事。
真正讓湯姆感到憤怒的不是那一個人不會開車、
不是前面的車子不讓他過,
而是他自己的觀念、他的認知,也就是他的定義。
他認為別人應該要怎樣才對、必須要那樣才對。
你的父母親在職場上一天到晚被罵,你會開心嗎?
你父母親在狹小的巷弄間開車,
卻要被人詛咒、謾罵笨手笨腳,
不會開就不要在路上嚇人,你會心疼嗎?
我們都願意幫自己的
父母親找理由來解釋這一切,
希望周圍的人對自己的家人再寬容擔待些,
但轉身卻無時無刻對著他人的父母親、
小孩施加壓力,我們都不夠慈悲。
一個人只有在通行無阻的時候會感恩,
一旦受挫就開始生氣,
甚至波及周圍所有人,同歸於盡也無所謂。
感恩不是天賦,
善良是一種選擇,
需要隨時隨地提醒自己的。
最後的結果會讓我們如此痛苦,
從一開始就不是他人的問題,
一直都是自己的觀念、認知、定義的問題。
如果真的是他人的問題,
為何我們處理完某個人了,
也沒有讓自己特別開心?
對方都離開了,事情都結束了,
我們還是無法釋懷,為什麼?
我們必須停止這個大受歡迎的遊戲──我對你錯,
這個大家都玩得很上手也上癮的主流遊戲。
當情緒來的時候,我們全身的能量都急著去回應它,
似乎不處理它都不行,它現在最大。
大腦最擅長使用的伎倆,
就是讓你不斷有情緒,
你一旦回應就中計、陷入流沙裡了。
活出精彩,對抗流言
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大腦控制了,
以為大腦就是我,我們把它當聖旨在處理,
最後我們又受夠了自己。
我們早已將生命的主導權交了出去,
讓大腦成為了主宰生命的唯一,
它明明不代表整個你,
它只是你全身器官的其中之一,
但所有一切又可以由大腦說了算。
怎麼會這樣?真的可以不理它嗎?
當然可以,試試看,當情緒來的時候,
試著與這樣的感覺和平相處,
「嗨,情緒,你又來了!我正忙著,
你隨便找位置坐喔。這一次我不會中計了。」
這樣做,試試看控制一下你頭腦在跟你玩的遊戲,
你如果不能控制頭腦,
就只能讓頭腦來控制你。
不要因為別人的閒言碎語就亂了陣腳,
失了分寸,擾了心靈,畢竟生活是你自己在過,
你生活的全部意義不是為了讓別人開心滿意,
而是負責讓自己活得舒坦自在,
所以你沒必要耗損心力去跟那些人較勁。
生活是個大道場,場子裡面的人物,
形形色色、三教九流都有。
遇到那些添油加醋的人,你唯一要做的是,
把自己的日子經營得有聲有色,越來越好,
而不是被周圍的不良言論所左右。
你過得不好,別人除了當一個看笑話的旁觀者,
根本一丁點都不會幫到你。
精神抖擻,起身往前幹活最實在!
不要急著說、不要急著做出反應,
閉上嘴,身體力行、好好感受。
試著學會安靜獨處,該說則說,
該應則應,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既能靜又能動,多好啊!
只有你才能讓自己,
也讓他人感受到舒服。
看更多好書,成為更好的自己:
- 卡債陰影、菸癮纏身,連家人都想放棄的 程大洲,只因改變「一件事」,成為全球 第一的心理講師!
- 不說,就來不及了︰家財萬貫總裁的「遺言」( 臨終的那天 人會說些什麼?是遺憾、不甘、還是感恩...)
- 要克服「拖延症」,首先,你得跟自己「耍心機」!第一招就是拆解你的任務!
- 窮得只剩下志氣! 臭豆腐小販之子翻身,23歲創業,不到 30歲就 擁有事業版圖,他是這樣辦到的...
- 與其 忍耐,不如「無視」!面對討厭的人 最好的答案,就是沉默!
本文摘自 : 每天練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游祥禾
出版社:布克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責任編輯 / Lenox)
更多內容請看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