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在學校聽話,一回家就說謊?專家:父母這種教育,把孩子逼成「雙面人」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

  • 2019-04-24 09:55
  • 更新:2020-07-30 16:23

為何孩子在學校聽話,一回家就說謊?專家:父母這種教育,把孩子逼成「雙面人」

 

害怕父母處分的孩子,會把心思放在如何規避父母責罰,

他的聰明才智或許就不是拿來檢討如何讓自己更進步……

小子考了個五十八分,一回到家,

嘴嘟得可以掛上好幾斤豬肉。

我了解這小子,他很在意成績,

所以上國中之後,不論考好考壞,

進門第一個動作就是「報分數」。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誰逼孩子變成雙面人?

考得好時,小子就自鳴得意:

「馬麻,我這一科應該接近學霸了,

全班第三高分喔……」;

考不好時,小子就像洩了氣的皮球:

「馬麻,數學實在爛透了,

有準備還是沒用,我完蛋了……」。

對於得失心如此深重的孩子,

我學會要小心翼翼地回應,

因為稍有不慎,

很容易打擊到他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信心,

甚至折損了他願意努力的珍貴特質。

一次次,我試著轉移話題、奉上香濃奶茶與點心,

但小子仍不改一進家門就老老實實報分數的習慣。

而每一次孩子在報分數時,

我也早已養成固定反應模式:

捧出強大的心臟勇敢接受結果,

然後不多言、不評論,不斷自我提醒淡定到底;

如果真要開口,

就要用正面的方式切入話題。

 

樂當青春少年的

心情小站

談分數傷感情,當我開始厭煩孩子

「日日報」的習慣時,

我突然想到:如果有一天,小子一改過去,

不再跟我報成績,我真的覺得好嗎?

我這才細細思量小子回家報分數的動機與心情。

隱藏在「報分數」這個行為背後,

除了是他「得失心太重」的心結之外,

事實上,我感受到了一個回到家

「敢放心自在展現自己、做自己、

不怕在爸媽面前丟臉,

不擔心爸媽生氣責罵」的孩子。

考得好,滿面春風報分數,

是因為他想跟親近的爸媽分享內心的喜悅;

考不好,心情沉重沮喪,

和信任的爸媽報上爛分數,

沉重壓力也就一掃而空。

無須顧慮爸媽無法承受,

無須害怕爸媽的無情指責,

無須躲避爸媽的憂心忡忡,

這樣的孩子有什麼不好?

我不喜歡孩子得失心如此深重,

但是我又真心感激,眼前個頭比我高的孩子,

在我面前仍舊無須掩藏。

這,不是讓教養變得更輕鬆、更簡單嗎?

因為我不需要猜測、更不會猜疑。

孩子報出來的分數是一個可以評比的數字,

但我更體察到一個無法量化、

需要我細細體會的心境:

孩子對父母全然的

信任依靠與真摯無偽。

這是何等珍貴啊!

無論高分或低分,榮耀或慘烈,

我是多麼榮幸,還能充當一個

青春少年的「心情小站」。

即使是當垃圾桶,也夠賞臉了。

 

 

凡事噤口不提,

又何談教養?

對於孩子的考試成績該如何的適切反應,

我並非天生敏銳有智慧而能一步就拿捏得宜。

對於哥哥,我也曾犯過錯誤,

正因為過去不當的回應模式,

讓我有機會深自反省,

我才理解一個很重要的道理:

孩子不敢讓我們知道他考幾分,

比起他考差考爛這件事,更嚴重、更棘手。

怕達不到父母期望、怕父母失望的孩子,

在捧出爛分數之前,可比我們想像的更忐忑,

於是,爸媽若不問分數,他們便絕口不提;

爸媽問起分數,他們就支支吾吾、遮遮掩掩。

害怕父母嚴厲指責處分的孩子,

會把心思放在如何規避父母責打,

他的聰明才智或許

就不是拿來檢討如何讓自己更進步,

而是先動歪腦筋

想想怎麼矇騙過關。

不少中學媽媽和我訴苦,

說孩子會用考卷不見、塗改分數、

重新製作假成績單等來欺騙父母,

原本只是成績不好的孩子品德也走樣,

父母要擔心的就不只是學習上的問題,

而是人格道德上的大缺失。

最難彌補的是親子之間互相信任的關係,

我們對孩子將再難相信,

孩子同樣也再難親近我們,

凡事噤口不提,親子漸行漸遠,又何談教養?

每一次看到孩子的爛成績,

我們的反應都決定孩子願意信賴、開放的程度。

我謝謝孩子毫無防備的主動向我報上五十八分,

因為這讓我知道,

教養路上,不論關乎成績或品德,

我都有機會看到孩子的問題與困難點,

有機會去思考如何幫助他們突破難關,

讓他們變得更好。

(中略)

 

 

讓孩子在家願意做自己

誰讓孩子變成心機深重的雙面人?

不正是無法接受孩子真實樣貌、愛孩子本質的爸媽?

誰讓孩子走進家門

還要戴上面具而無法做真正的自己?

不正是緊迫盯人、不允許孩子失敗的爸嗎?

青春期的孩子或許不再願意緊緊靠近爸媽,

但不代表他們回到家就會掩藏真實的自我;

相反的,在外承受大大小小的壓力與委屈,

如果爸媽能讓孩子信靠,

孩子就會毫不矯飾的傾瀉心情;

少男少女或許陰晴不定,但如果家夠溫暖,

他們會在最脆弱的時候,

把家當成最可倚靠的避風港。

每個晚上,我喜愛聽到浴室裡

隨著水花四濺透出的隨意哼唱,

粗啞的聲、高亢的聲,

一個走進、一個走出,

一個心滿意足,一個又恣意揚起。

我在每一聲豪放與優游中確認到:

不論大隻的、小隻的,

在一成不變的生活節奏中、

在走出又走進的單調路線中,

他們一回到這間小窩,

都能放心的歇憩,

因而天天都重新被灌滿了能量,繼續拚鬥。

孩子不必偽裝自己,

爸媽才可能看到孩子的全貌,

好的、壞的、光明的、黑暗的,

爸媽不僅可以真切抓準孩子的個性、潛能與特質,

更可以在日常中,自然地發掘他們的問題與困難。

如此一來,教養才使得上力,

也才知道要在什麼地方使力,

真正幫助孩子變得更好。

 

 

看更多教育好書試讀,拉近你跟孩子的距離:

 

本文摘自: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

作者:彭菊仙  出版社:天下文化

為何孩子在學校聽話,一回家就說謊?專家:父母這種教育,把孩子逼成「雙面人」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責任編輯 / Lenox)

(圖片僅為示意/來源:SHUTTERSTOCK)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

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的理念,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出版超過3,800萬冊、4,000種書籍,全年發行量可堆砌59座臺北101的驚人高度。

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的理念,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出版超過3,800萬冊、4,000種書籍,全年發行量可堆砌59座臺北101的驚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