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張世傑
熱浪襲台,高溫炙熱
讓人常流汗、疲倦,沒有精神。
中醫師指出,暑熱重、耗氣、疲倦多汗的人,
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津元氣飲」,
由黨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
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解身體的渴。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戴有志中醫師指出,
近日全台氣溫狂飆37度,
出門不到15分鐘,馬上滿身大汗,
尤其是經常在戶外活動、體重過胖、
患有高血壓與心臟病,以及年邁的長者及兒童,
這些族群都要小心熱傷害。
特別是在溽暑夏季,容易因天氣炎熱
而精神不濟、昏昏沉沉、食慾不振,
或是因為頻繁進出冷氣房,
在冷熱交替下導致中暑。
在傳統中醫藥膳茶飲中,
特別推薦「生津元氣飲」
有助消除疲勞、預防中暑,
且很適合調養身體、安神補元氣。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生津元氣飲
解身體的渴
材料:
黨蔘10克、麥門冬10克、五味子2克。
作法: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1000c.c水,
小火煮至少30分鐘,燜10分鐘去渣取汁飲用,
溫熱或冰涼飲用皆可。
由於麥冬、人參都是比較乾燥的藥材,
用煮的會比用泡的適合。
用法:
可日常當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
黨蔘能健脾、麥門冬
可滋潤利尿、促進新陳代謝;
五味子可以刺激食慾、平衡體內電解質。
此茶飲生津止渴、潤肺養胃,
可補充夏天的體力和所需水分。
【叮嚀】:
除生津補氣外,
「生津元氣飲」對多種疾病例如心律不整、
缺鐵性貧血等中醫辨證屬氣陰兩虛的疾病,
以及神經衰弱、低血壓、心悸等症狀,
也具有輔助療效,
但因每個人體質不同,
仍需專業中醫師評估後再食用為宜。
夏日涼補
少吃辛辣及油炸
戴有志中醫師也強調,
民眾要消暑解渴,喝溫開水比較好,
切勿因一時貪涼喝下大量冰涼飲料,
使身體驟冷驟熱,造成身體機能失調。
平日應「涼補」可多吃清熱、解渴食物,
如西瓜、綠豆湯、苦茶、水梨、番茄、烏梅湯等。
除此之外,夏日進補
有所謂「男不離韭、女不離藕」的俗諺,
也就是,男人要多吃韭菜,女人要多吃蓮藕,
這樣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不過,飲食仍應以清淡為主,
不宜過度食用辛辣或油炸食物,
以免造成火氣上升、排便不順。
迷思:中暑要喝青草茶?
另要提醒,門診患者常以為「中暑要喝青草茶」,
其實退火青草茶不可隨意飲用,
因為其中的寒涼成分過多,
常會令人體的腸胃陽氣更虛弱,
當下雖獲得暫時的清涼舒爽,
但在暑熱天氣下,虛陽藉機外越,
更易引起中暑現象,民眾要注意。
建議平日可運用簡單的穴位
按摩預防、治療或緩和中暑症狀。
例如,用大拇指按壓上嘴唇上方正中,
鼻溝上1/3的「人中穴」;
從兩耳尖直上,當頭之正中取之「百會穴」;
及後腦枕部凹陷處的「風池穴」;
用雙手抓提肩膀上的「肩井穴」。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