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死人!為何「中暑身亡」都發生在室內?中醫師道出真相:防「冷氣病」,這 5 大症狀要當心...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8-07-27 13:58
  • 更新:2020-06-24 13:33

室內中暑

 

CM編按:

炎炎夏日,躲在室內吹冷氣最舒服了!

但是你可知道,

其實常進出室外與冷氣房、

不斷接觸冷熱交替的溫度,

最容易造成中暑了!

什麼?待在室內還會中暑?

是的,你沒看錯!

室內中暑發生的一大原因就是吹冷氣造成的,

因此又俗稱冷氣病、陰暑!

中暑時身體會出現 5種症狀,請千萬別輕忽!

而當身體出現警訊時,

不妨試試中醫師的妙招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洪毓琪

 

隨著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的影響,

台灣夏天一年比一年熱,

「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

儼然成為夏日午後高溫的最佳寫照,

中暑、熱衰竭等各式熱傷害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但中醫師提醒,除了中暑

其實近期診間因「冷氣病」,也就是俗稱「陰暑」,

常感頭痛、噁心而求診患者也不少。

 

室內中暑 俗稱「陰暑」

其實是冷熱交替

嗜吃冰飲、狂吹冷氣惹禍

究竟什麼是「陰暑」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

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

所謂的陰暑,其實是古中醫常用的名詞,

指的便是「暑日受寒」的情形。

而其發生的原因,主要與夏日高溫炎熱,

許多人為了避暑,選擇躲進冷氣房、

過食冷飲、冰品、寒涼食物消暑。

比如,大啖西瓜、刨冰,頻繁進出冷氣房,

結果身體一時間承受太多寒氣、無法調解,

導致寒氣入體所致。

 

「冷氣病」上身了嗎?

有這 5 症狀別輕忽,

可能是室內中暑

因此,「陰暑」實際上並非過熱引起,

而是與人體不慎受寒有關,

又可視為「冷氣病」,

臨床上常見有下列 5 大症狀:

 

1. 痛:

頭部為人體最容易受寒的部位之一,

一旦遭遇寒邪,便容易引起頭痛、頭暈等病症。

 

2. 疲倦:

過食寒涼食物容易影響人體脾胃的運作,

造成脾氣不足,使吃下肚的食物無法被有效吸收利用,

人體在缺乏能(熱)量下,身體自然會有疲勞感產生。

 

3. 噁心腹瀉:

當寒氣入侵,便容易使人體脾陽受損,

而使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找上門。

 

4. 筋骨痠痛:

如果受到寒氣影響的是人體的腎陽,

則容易出現腰膝、關節痠痛等問題。

 

5. 手腳冰冷:

另外,由於人體肝、脾、腎等筋絡

會從人體四肢通過,

所以,一旦寒氣入體、造成氣血循環不暢,

便容易反應於手腳,產生四肢冰涼等表現。

 

 

擺脫中暑不適有方法!

溫開水、薑茶+揉按 3 穴位助舒緩

吳建東中醫師也提到,一旦民眾發現出現上述症狀,

建議儘速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協助、驅除體內寒氣為佳。

若無法即時就醫,不妨可適度揉按下列 3 穴位,

並搭配飲用溫開水,

或是薑茶、桂圓紅棗等溫性飲品,來暫時舒緩:

 

★ 合谷穴:

位在手背拇指、食指間,二指併攏高起之虎口處。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

適度揉按能讓全身的氣動起來;

帶動腸道的蠕動,

發揮調節腸胃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好處。

 

★ 曲池穴:

手肘彎曲橫紋頂端處,

適度刺激有助促進血液循環。

 

★ 風池穴:

雙手掌心貼住耳朵,

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

在脖子與髮際線相交、拇指所觸凹陷處。

有助放鬆頭頸部肌肉、舒緩頭痛。

 

延伸閱讀:排毒、去疲勞、解中暑!

到底「刮痧」該怎麼刮?什麼人不能刮?都幫你整理好了!

 

拒絕室內中暑、冷氣病

久待冷氣房先做好 4 件事

另外,吳建東中醫師也提醒,

想要預防暑日受寒、「冷氣病」上身,

關鍵仍在於改變不當的避暑習慣。

尤其是,下列 4 大要點更要特別留意:

 

1. 冷氣控溫

為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引發人體不適,

建議民眾冷氣控溫在 26~28℃ 間,

就是擁有清涼感,又預防受寒的好方法。

 

2. 風口不對人:

盡量避免冷氣、風扇出風口直吹人體,

尤其是頭頸部等部位,以減少風寒入侵的機會。

 

3. 後要擦乾:

最重要的是,如果外出流汗,

在進入冷氣房前,最好能將濕衣物更換下來。

或是,盡可能將身上汗水擦乾較有保障。

 

4. 適度活動身體:

另外,長期待在冷氣房內,且久坐不動,

也容易使人體氣血液循環變差。

因此,建議從事靜態工作的上班族,

不妨可每隔一段時間適度起身活動筋骨、

拍一拍、動一動,都是促進血液循環的好方法。

 

 

本文授權自 華人健康網 ,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ㄆㄆ

(圖/shutterstock)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